中午下班回到家中,老公和儿子已先我一步到家,厨房的碗也被老公洗净。我赶忙洗净双手,着手准备做饭。
我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择菜、洗菜、切菜等工序,却在洗菜时,不小心将置于洗碗池边缘的盘子碰落到地上。
随着“砰”的一声脆响,盘子瞬间四分五裂。我急忙蹲下身子,捡拾盘子的碎片。
这时,传来儿子关切的询问:“妈,怎么啦?有没有伤到你?”紧接着,老公的声音也随之响起:“你在干啥呢?整天把碗盘弄坏。”
捡盘子碎片时,我的心情颇为烦闷。儿子见状,赶忙跑过来帮忙。我对他说:“你去把扫帚拿过来扫一下。”
此时,老公依旧坐在沙发上,不仅没有过来查看情况,还抱怨道:“你要是把盘子往里边放一点,怎么会掉地上?整天干啥都不上心。”
我顿时火冒三丈,回怼道:“我不做了,你来做!我又不是小孩子,难道还会故意把它弄掉?不就是一个盘子嘛,又不是我故意的。你不会安慰人也就罢了,还说这种风凉话。”
儿子赶忙劝慰我:“妈,别说了。”我暗自思忖:“同样是面对盘子打碎这件事,儿子和老公的反应截然不同,这便是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的差别,大人有时竟不如孩子懂事。”
这件事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是否善于言辞至关重要。上午粥左罗老师布置的作业,正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
良好的沟通能让事情顺利推进,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反之,糟糕的沟通不仅会引发他人的不满,还可能导致事情搞砸。
同样一件事,若如儿子那般处理,令人难以动怒;若像老公那样应对,则会让人烦闷许久。
儿子是亲生骨肉,老公亦是携手伴侣,若再起争执,难免引发家庭矛盾。幸亏孩子及时劝我“妈,别说了”,不然持续争吵下去,二人很可能就会吵起来。
况且老公平时不爱读书,缺乏相关认知,遇事指责也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考虑,想来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这件事究竟怎样处理才恰当呢?回顾当时情景,我打碎盘子时,若我当即回应“是我不小心把盘子掉地上了,都怪我”,老公大概率就不会再继续指责。
然而,我心里难免会有怨气。我下班匆匆赶回家,忙不迭地做饭,而他却惬意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不仅不帮忙,还一味指责,换作谁心里都会不痛快。
最佳的处理方式是,待此事平息后,找个老公心情愉悦的时机,与他好好聊聊,让他明白,当他人不小心打碎东西时,应给予安慰而非指责,并坦诚地表达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相信,在他心情舒畅时,定能理解我的感受,如此既能避免争吵,又能彰显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