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老鼠放在迷宫的一端,把食物放在另一端,观察老鼠如何在迷宫中左碰右撞,最后找到食物。下次实验,老鼠碰撞得少一点,速度也快了一点。过了一段时间,只要几秒钟老鼠就“嗖”地一下穿过迷宫、把那美味食品放进了嘴里。然后他们把食物拿走。有一段时间,每次老鼠放进迷宫它仍然直奔另一端。但是,不久它就明白食物不在那儿,于是就停止奔跑。
我们可以看到老鼠因为多次的碰壁停止奔跑,并且不再尝试。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老鼠真够笨的,既然食物不在那里,那就换个方向找找呗。与其停滞不前,等待挨饿,行动起来总会有收获。
然而,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想想曾经的自己会不会也有类似这样的经历?比如陷入某种惯例或单调的工作、受吸引而形成某种不良生活模式或养成某个坏习惯。一周又一周,我们在生活中反复做同样的事情——与同样的鳄鱼战斗、和同样的弱点斗争、重复同样的错误。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从自己的生活中真正学到什么。我们不会停下来,问自己:“我能从这件事件中学习点什么?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应当怎么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我们甚至是被时间推着往前走的,一周又一周,一年又一年。早晨闹铃响了,不得不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匆忙洗漱赶公交,只为上班不要迟到;到了公司,按部就班地处理自己的工作,顺便盼望着下班时间早点到来;等到下班时间到了,要么约上三两好友去哪里坐坐消磨时光,要么匆忙赶回家中为家人准备晚餐辅导孩子,最后在疲惫中进入梦乡。周而复始,或许中间有些许插曲,但也只是平静湖面偶尔泛起的涟漪。
然而,正如塞内加所说,一个人,只要你还活着,就应不断学习如何生活。
不断地的学习才是人类本质的重心。通过学习我们重塑了自己,我们不再是那个生来就会哭的小婴儿;通过学习我们得以完成一些过去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羡慕;通过学习我们扩大了自己的能力,可以不断地向着理想生活靠近。
当然,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做了些什么,也在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什么、怎样由此使生活改观。
我们记录个人日志,不仅仅为了给自己制造回忆,而是对通过不同阶段的回望,吸取生活的经验;制定周计划年计划,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应该进行定期的评估,不断迭代,为自己赋能。
就拿阅读来说,如果你总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不肯向外多迈出一步,那么你永远也走不出去,也就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