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使命》7

第二辑《教育的退守之路》

原本以为在中秋节前能把《教师的使命》一书完整的读完,我是太高估自己的阅读速度了。可能更主要的问题就是边读边想,有的时候还回头重复的看一篇文章,甚至回看三遍四遍。其实这样也好,因为阅读一本书并不是像当年那样只看数量。

这本书的第2部分《教育的退守之路》,在张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其实有不少是很能戳中我的心田的。

读师大、当教师其实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但是从踏进校门那一天起,我就已经把自己跟教师跟教育紧紧的捆绑在一起了。教师将会是我这一辈子的职业,我也会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所以在大二的时候,我就报名参加师大附小的校外辅导员的岗位竞聘,终于在大三当了一年校外辅导员,并且还当得很有成就感。大四以后,校外辅导员本来就没我什么事了,可是原来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强烈的要求我继续留任,结果我又在毕业前的这一年,多当了一年校外辅导员。

我在附小当校外辅导员的这两年,跟三四年级的学生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也因此跟他们的家长、我的老师有了更多交住的可能。班上的学习委员陈若谷,他的爸爸就是教我们散文的老师,陈老师后来全国闻名,就是因为某年高考他命题的作文:两个小姑娘走进玫瑰园看到玫瑰的不同特点而出现的截然相反的评价。毕业后,只要到广州,我都抽空回母校去探望老师,见个面,聊一聊我的教学工作,并从他那里得到自己继续前行的力量。

正如张老师所言,我们的“生命是可以转化的,只有真正地转化,获得自觉之后,你才会觉得有意义,才有一种洞见力。”自从毕业当了老师之后,我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刚毕业的那一年,7月15号到学校去报到,当时代理校长跟我说,新的学年我要当班主任教初三的两个班语文。为此在假期里我就开始准备初三的课程,并且在八月二十几号拿到班级学生名单后,在9月1号开学前走访了班上近20名同学的家庭,了解了班级学生的情况。正式开始的第1节课,我以《岳阳楼记》这篇千古美文的教学,镇住了学生,奠定了我的〝江湖”地位(因为我在家访中了解到,他们在初二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集体写信给校长要求换班主任、换语文老师,我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任的),尽管我毕业的时候才二十出头,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仅仅只比我小三岁半,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我跟他们打成一片,下课了我跟他们聊天,别人是看不出哪个是老师哪个是学生的。

我跟学生成了朋友,当然我一直笑称他们是我的“头生子〞,30多年过去,这个班上的学生跟我已经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好几个学生都跟我成了同行。当年我是把同年级的三位老教师都当作我的师傅的,我们4人参加市里的教研活动,同上一节课,得到市教研员和参会老师的好评。

当时深圳的人口结构以本地人、潮汕人、客家人为主体,各占30%吧,剩下的10%是来自国内其他地方的“老兄”,因此推广普通话也是具有很大阻力,我这刚毕业的人成为了学校推普的主力,并且跟学生一起参加深圳市中学师生普通话竞赛,获得了团体二等奖。也正因为如此,工作才满一年,我就被评为区级先进教师,但也因此引起了个别老教师的不满。

跟我搭班的数学老师是我的老乡,他的年纪比我父亲还大,他经常说我有主见能干事。

当时分管教育的管理区副书记王哲同志跟别人说,如果邓**是个男的,他一定可以干成大事。

也许是他们的鼓励,我在工作的头几年工作是很拼命的,既当班主任还兼学校团委及少先队工作。并因此放弃了我的老师让我调到市教育局团委工作的机会。1988年儿童节,我组织了一次少先队的活动,成为当时南头管理区历史上的突破,我请来了全国战斗英雄史光柱,在我的学生主持下,整个活动高潮迭起, 区教委主任、团区委书记及区里一些部委办的代表都赞不绝口。工作满三年,我又一次被评为区先进教师。

如果就这样继续下去,也许我的人生就会改变,从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1989年9月,当我休完产假回校,领导让我到高中任教,而且不是从高一教起,是让我接高二,并且不给我任何提条件的机会,就给了我两个慢班的语文(那时叫快慢班,不叫重点班)。教高中我没意见,毕竟我曾经在带完初三那届学生后就向领导申请过,可当年说初中需要我、少先队工作离不开我……现在我没提任何要求,团委副书记没了、少先队辅导员换人了,连班主任也不是了(这点倒是说照顾我还在哺乳期),可不能让我中途接手高二吧?

“讲多无谓,食多会滯”,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幸好遇上了我的黄师傅,这次是真的拜师结下师徒关系的,我主动听师傅的课,请师傅听我的课,很快就适应了高中的教学,师傅逼我出高考模拟题,以至我在“五一”假期前后体重相差五六斤,腰围少了一寸多(无意之中得知,是因为节前量身做裙子,节后去试宽太多,差点跟裁缝吵起来)。就是这样的拼命,当年学校高考时有两个学生语文超过700分,一个出自师傅教的快班,另一个就在我教的慢班,说不轰动是不可能的。我跟师傅被评为“优秀师徒”。

人不能太骄傲,其实不是我要骄傲,但别人就没法让你比他好,一个工作才几年的小年轻头一回带高考就有学生考得这么好,让人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怎么活?于是,1991年我被甩回到初中部,此后就是我一边工作一边读研再自我提升的故事了。

下回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