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就在语文老师的描绘中,对那段相遇于图书馆,同时抽开书架上的书,四目相对,天地都安静,只有灵魂在悸动,这梦幻的爱情充满憧憬。刘若英,黄磊主演的《似水年华》,看过两遍,每每沉浸在梦一般的乌镇中不可自拔。
乌镇有种让人心碎的美,人很容易迷失在这样烟雨朦胧的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时间仿佛是凝固的。我真的相信人本来是完整的,上帝却要把人分成两半散在人世间,于是一半总在寻找另一半。文和英的相逢,就是灵魂在呼喊,它的这一半找到了另一半,不管他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眼神相碰的那一刻,他们就知道,他们的灵魂是一样的,“我们算不算幸运,在人生早已定局之后 发现另一个自己”。可是他们相遇的太晚,英有了自己的世界,于是第一次相遇后,她留下了《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和钢琴师和他的爱情离开了。
灵魂却无时无刻不折磨着她,呼唤着她一次次回到乌镇,她在那里“迷失了自己”。她回来又离去,又因为那种呼唤,再次回来,寻找她北方的爱人。看着他望着她的眼神,背对着她给她写信孩子般的单纯,她终于决定勇敢面对,她说,她还会回来,再不离开。
真希望故事在这里就停留,她带着决心回去,他带着期望等待,“等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就会相逢”。那我多开心,真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可是这只是和乌镇一般的梦境。真实的生活,是她回去,正好父亲离去,她过度悲痛,昏迷了一个多月,她说“他们的约定,是谁都不能更改的约定,只要有一方爽约了,约定就不存在了”。可是她却爽约了,爸爸的死像是暗示,要她停留在原处,面对生活。而未婚夫生意破产一无所有,她不能离开。可是他却来找她了,那一天,风中的气球没有指引他们相逢,他看到她的背影却还是迷失在人海中。后来他终于看见她,却正是她与未婚夫试婚纱的那一刻,“女人最幸福的那一刻,是在穿上婚纱的那一刻,而自己心里最爱的那个人,就在近旁”。那一刻,她心里想的肯定是他,可是却不知道他真的在近旁,以那样心痛的方式,注视着她。
他为了看到她,一直在建塔,地球是圆的,他看不到她,可是他的塔已经高耸入云,而且一直没有封顶,因为他要一直建,直到看见她。他也一直给她写信,却忘了她的地址,邮箱也没有记忆。可是等待碎了,他摧毁了塔,收起了信,还有床顶画有她的地图。在乌镇暴雨的那个夜,他狂奔着想忘记,后来得了肺炎,大病了一个月之后,他似乎想通了。也接受了默默,他很开心,她也很开心。
可记忆却总是在最不合时宜,最突然的时刻跳出,撕心裂肺,这种缺失呼唤着她又回来。她来寻找一个答案,为什么她在这里迷失了自己,为什么自己一直不快乐?可是看到的却是他和默默。他们真的错过了,这就是命运。他们的爱是不真实的,是如乌镇般的梦境。真实是可以触碰到的现在,是生活,比如他和默默,她和雄。真正的爱情是不是就是这样,爱到刻苦铭心,不敢相信这世上真有这样心心相印惺惺相惜合二为一的爱情,而觉得它是个梦,遥远而无法触碰的梦。他注定留下,而她注定离开。
最后一晚,他们开启尘封已久的醉生梦死酒,放开自己,互剖心扉。最后,他说,那是我第一次送别人,第一次送的人,就是你,永远不会再回来的你,永远都见不到的你。人,是在爱上另一个人的时候长大的,可是这样的两个人,总是不能在一起,也许相遇的太早,花还没有开,也许相遇的太迟,花注定要谢。那种相爱是一瞬间,如同昙花一现,流星划过,那么绚烂,又那么快的消逝。却烙在心底,成了滚滚发热的朱砂痣,终身难忘。
是不是生活终究无法承担这么承重的爱情,它太冲动太梦幻,生活要的是平淡是真实。所以陪自己度过一辈子的人,也许不是心底那个让自己痛并爱着的那个人,不用言语就读懂对方一切的那个人,而是能和自己过生活的人。就像《裸婚》里说的,两个都相爱的人是无法在一起的,他们太在乎彼此时时想着对方,根本无法生活。所以,爱情的圆满,总需要用生命的缺憾来成全。
也许这样的结局是最好的,他们永远停留在爱情的梦幻中,没有把它放在琐碎的生活中一点一点消磨成习惯,习惯就会忽略,那么所有的激情都化为平淡。如同平凡的世界里女主人公的死,用那种短暂,成全他们的爱情,也如同林黛玉的死。如同昙花一现,在最黑暗的夜里绽出最灿烂的洁白,然后迅速阖地。
也许我更喜欢的是齐叔叔,那个为了一个女孩永远留在乌镇,等了她一辈子的人。也许他一辈子都生活在梦里,这梦在他第一次看见她时就开始,她细长的手指,飘动的裙角。就是这样的梦,让他心甘情愿的守在乌镇,等一辈子,但是终究没等到她。不知道是这样的坚守更好,还是如文和默默,英和雄,各自回到各自的生活,此生不见,然后一生怀念,更好。也许只是我先入为主的觉得,他们在相遇那一瞬间,灵魂相互呼喊着回应才叫真爱,而不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点点累积起来习惯的爱。可是又也许,陪着自己在平淡的流年里白首偕老的那个人,总不是心底最相爱的那个人。爱情,是一生中最美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是用来怀恋的,用来让余生,拥有过好平淡生活的勇气,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自己,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