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居士聊微信,他非常焦虑:因为参加完高中聚会后他发现大家过的普遍要比自己好。这令他危机感爆棚。
尤其是昔日的同桌,已经是公司的高管了,他们公司也是同行业中的翘楚。几年不见,他的谈吐、举止都透露着精致又优雅的气质。这令他感受到了一股异常的陌生和距离。
反观自己,这几年过的异常的窘迫,穷酸。现在还发现远远落后于昔日的伙伴。 他心中的滋味非常难受。
他问我,自己的未来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我问他:你怎么突然间这么沮丧?如果是因为感到自己落后的话,为什么你平常没发现,却又在同学聚会后生无可恋呢?
他说:正是因为他平常觉得自己在同事中还算中等偏上,结果和同学一比,简直就是社会底层,他受不了如此强大的落差。
听他说完,我有些疑惑:那你到底属于中等偏上,还是社会底层呢?
他突然不吭气了。
我说:先不谈你别的感受,单就“落后”这个词而言,被人提起时总伴随着两个问题。
一个是落在谁的后面?这是比较对象的问题。一个是什么落在了他的后面?这是比较内容的问题,这二两个问题之间稍有变动,就会导致结果的不同
当你觉得你的比较对象是你的同事时时,你觉得自己中等偏上。
当你觉得你的比较对象是你的高富帅同学时,你又成了社会底层。
由此可见,所谓的底层不过是个伪命题——因为只要你想找,总能找到比你差或者比你牛的人。。
关键的问题是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你觉得自己现在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才能给你方向。
至于落后,你现在应该做的,不是去拿比较对象折磨自己,而是努力想想“是什么落在了人家后面?”——比较落后的内容比对象更能给你启发和指导。
就算你还是觉得自己落后了也要搞清楚:你只是暂时落后——这个认知,是你以后赶超别人的前提。
这位居士听完后非常高兴,他说:我本来是想来和师父吐一吐苦水,没想到师父居然一下子把我的心结打开了,我就是对手选错了,总是和周围的人比,觉得自己很牛逼。可是一个井底之蛙就算在他所处的世界中混的还不错,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的优秀者,早已经从我的世界中脱离出去了,我却还在身边剩下的弱者身上找优越感,想想真的很可笑。
和这位居士聊完天后,我挺沾沾自喜的,觉得自己又轻松搞定了一个麻烦,厉害的不要不要的。
但突然间他的那句话在我耳畔响了起来:一个井底之蛙就算在他所处的世界中混的还不错,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句话引发了我一下午的思考,并且导致。我下定决心要尽快脱离现在读的佛学院。
因为我发现我必须要是一棵树才能看见森林的存在,可如果我本身是一只瓢虫,那我只能看见蝼蚁。
这个架构僵化,师资低能,法师们除了玩官僚主义中最低级的那些东西外,别无所能。
在这里呆下去,我最后只有两条路,一:悄无声息的腐烂。二:怀着不甘的心情,痛苦的腐烂。
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不解决,直接逃离这里。
所以你看,我们有时候确实需要一种明当凤尾不做鸡头的态度。
因为当你选择做鸡头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身边的人基本上都不如你,你也很难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对象,这就等于你为了自己的优越感令自己变得落后起来。长此以往,谈何成长?
反而落后带来的焦虑和自卑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它们的存在可以激励着我们不断的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任何的事情都有两面性,关键就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它,我们对他看待的,方式如果是积极的,我们就会往积极的方向走,如果我看到的是落后的,那么我们也终将如了我们自己的愿。
就像我们看待落后的方式,如果仅仅是从自身,周边狭窄的环境去评判的话,我们总能从周边的人身上,找出一种比下有余的优越感。某种程度上,比落后更可怕的是你评判落后的方式,远比落后可怕的多。
或者说正是因为这种评判方式才令你变得越来越落后而自不知。——因为没有人愿意处于落后的状态,可你要是不知道自己落后了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中等偏上,但这个结论只是从有限的周遭得来的,意义何在呢?
最可怕的是我们一旦习惯了这种思维习惯后,就有理由拖延,有空间自大,有时间逃避。事实却是在落后的路上越走越远,就像这个居士,等他发现这一点时,和他的同学之间已经形成了鸿沟天堑。
要是他是一个追求岁月静好的人也就罢了,他还是一个曾经的自视甚高的“有志青年”,这种巨大的心里落差足以令他过去的“还不错”的自我判断瞬间崩毁。
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虽然过去的优越感被摔得稀碎,但同时他也打破了自己的幻觉,刚好可以借此机会来一次轰轰烈烈的“向死而生”。
环境选对了,会促使你不断向上;选错了环境,也许就迷失了人生方向。因为我们感知的范围决定了我们对自己价值判断的定位。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的确会认识到自己做的不够好,但因为目前的环境中自己尚可以保持领先,因此缺少困难环境的参考,也不知道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是什么样的存在?所以我们往往最终的选择就是顺应懒的天性,保持现状就好了。
但人生如逆流,不进则退,身为这洪流中的行人,你我早已没了选择,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