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家过年看门当户对的重要性

每到年关,去谁家过年成为当下许多年轻夫妻的头疼大事,轻则口角之争,重则家庭大战,火力全开,到最后演变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为什么平日夫妻关系不错的两个人,在回家过年这个原本喜庆的问题上会如此纠结与矛盾,撇开情感因素不说,难以适应融合对方的原生家庭也是导致彼此不愿妥协的一大主因。受中国传统嫁娶观念的影响,在适应融入对方原生家庭的过程中,很明显媳妇要比女婿困难得多。

年轻姑娘在恋爱时沉迷风花雪月的浪漫,未曾考虑深思婚姻后的现实生活是很危险的一件事。竹门对竹门,朱门对朱门,老祖宗留下门当户对的这一说法凝结了多少智慧经验的总结。一位生于城市,从小衣食无忧的女孩与一个长于农村,自幼缩衣节食的男孩是很难生活到一块的。他们中的距离不仅仅是物质不对等的经济落差,还包括了家庭伦理,文化观念,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大至精神层面小到细枝末节的不同。

以我和先生为例。先生作为家中小幺,上有一个兄长和姐姐,自幼受宠,彼时公公年富力强尚有经济头脑,虽说生于农村,但先生自认相对于当时当地其他同龄的孩子来说生活条件已算不错。而我家住县城,上有一姐,父母也是农民出身,反倒自小感觉家中生活清苦,不若其他孩童般衣食不愁。这样看来,我们两人的家庭条件应该差距不大,实际上贯穿我们两人的童年生活,不论是吃穿住行还是学习教育,我还是大大优于先生,城市与农村的资源分配不均如此明显,而由此衍生的差异化首先反映在我们消费观念上。受家庭影响,先生奉行朴素节俭,吃穿要求不高,吃饱穿暖即好;我难免小资情调,偶尔喜欢上舒适的餐厅品点美食喝杯咖啡,花钱买些小玩意,这些在先生眼中都是华而不实的浪费。

如果说消费观念的差异可以经由日常生活的磨合迁就不断缩小,那么精神观念的难以共鸣则让人格格不入,无所适从。每次回到婆家,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无处不在,可悲的是不论是外出求学谋生的游子还是留守家乡的劳动力,男女老少对这种腐朽老旧的观念似乎理所当然地接受。在外工作生活多年的先生回到家乡也似换了个人,平日极少冒出的大男子主义在老家一览无遗,或许这是经年累月渗进骨子里的种子,一旦遇到肥沃的土壤并疯狂滋长。他在这片土地浸染了近二十年,家乡的风俗人文早已根植其内心,即便在外闯荡多年,理智上对老家的某些小农意识和陈旧观念也不予苟同,但情感上依旧维护甚至沿袭着这里的一切。所以作为外来媳妇的我回到婆家感受到的是各种隔膜与不适,老公却是如鱼得水,从踏进家乡的那一刻起,他的身体便自动切换了地域模式,从思维到言行顺其自然地进入当地频率。

我试着好好感受乡村生活清新的空气,悠闲的作息,原汁原味的菜肴,但我真的很难适应随地可见的鸡粪,五点吃过晚饭后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然后早早入睡,第二天起来接着大碗鸡鸭荤肉的油腻生活。不能接受无法融入,我无法理解先生对家乡一山一水的热爱,一饭一羹的情感;也无法附和婆婆家长里短的计较、固执的安排;更无法忍受满满的男权主义,自大而不自知……这必将成为我和先生精神沟通的障碍,考验着我们的婚姻生活。

恋爱是两个人的浪漫,结婚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姑娘,婚前请对自己负责,认真审视身边的伴侣,考察他的家庭,确认自己是否做好足够的内心建设接受他和他原生家庭的一切,明确好婚姻底线才是保障日后生活长治久安的良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浅浅低着头窃喜欧朋没有看到自己红扑扑的小脸蛋,更不知道浅浅第一眼见到一字眉鹰钩鼻尖下巴略带些许胡须的欧朋便已经拜倒...
    轱辘圈五哥阅读 2,299评论 0 0
  • 前言 模块对于node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服务端编程的基础。趁着整理模块之际,先将node部分的模块的封装等...
    Layzimo阅读 5,083评论 0 4
  • 脑子很空,下班的时候,一直在学校磨蹭着,因为今晚不想回家。 昨天早上起来,老妈跟我说最近她要跟我爸回园子里住了,边...
    薄荷妹阅读 3,465评论 0 0
  • 昨天跟一位年过六寻的老人聊天,他说他有慢性病十多年了,我说这些慢性病都是可以调理的啊,他说是医院都很难根治的病,你...
    简单_4063阅读 2,944评论 7 3
  • 我闺蜜画的古风。她只会画面部……不知道你们觉得好不好看。。。。 里面的是“等待了一个四季交替,等待了一个树悲凉落地...
    蓝铃丶依阅读 2,885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