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那是一九八O年夏天,老家阳民村已经分田到户。八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九、十点钟,我们一大家人上完早工,在新建好的新居院子里吃早饭,不知道哪个弟弟眼尖,看到了山坡上有俩个人,一男一女,其中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走在山路上。这个弟弟说,细哥,好像是你的老师。这个时候的我,已经知道了今年高考差3分落榜的消息,每天都在奋力干各种农活,加上已经是近视眼,听到弟弟的话,偏过脑袋往山坡上看了一眼,朦胧中,吴老师和连老师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真的是老师,我敬爱的吴老师来了。虽然不知道老师来的目的,但老师的到来,给我们全家带来的欢乐可想而知。时至今日,我清楚的记得连老师拉着母亲的双手,一起参观我们家新房的背影,更加记得我们的吴老师胸前挂着那个时代稀缺的不能再稀缺的凤凰205照像机,不仅给我们照了全家合照,还给我父亲母亲照了单人照。正如我在《我的高考故事》中所述,这是我们全家唯一的一张集体照,更是我母亲第一次照单人照。母亲的这张照片,在八五年母亲因病辞世时作为遗照,成为我们兄弟姐妹永恒的记忆图像。就凭这一点,吴国珍老师夫妇对我已经恩重如山。
原来,一九七九年因中山中学英语班同学高考成绩突出,已经调到县一中任教的吴老师,依然挂念和关注我们中山中学和我们一大批同学的学习情况,当他了解到我因为差3分没有上线的消息,结合县一中拟设立高三文科班,准备集中全县八O年高考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复读的情况,专程来阳民村动员我和阳发去复读的。八月初,八O年高考成绩公布后,我们村建光,良贤,风岩,炳东和兰玉共五位同学都上了当年录取分数线,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山村一下子有五个孩子考取大学,这在当时就是放在全国农村也应该屈指可数,在我们小山村引起的轰动和反响,那是惊天动地。而我和阳发的落榜,同样也是乡亲们闲遐之余的热门话题。就在吴老师来的前一天,我和父亲一起翻地,趁父亲休息之际,曾经把还想再读一年的想法告诉父亲,当时的父亲拄着长长的锄头把,抬头看了一下天,又低头看了一下地,然后拍拍锄头把对我说,还是这把七斤半(锄头)可靠,便不再言语。已经在我们家乡工作生活了近十年的吴老师,非常清楚我们这些农村学生的家庭情况,于是就有了这次对我和阳发来说,意义非凡的阳民村之行。
应该是吴老师来家里的第四天早上,在我和父亲一起去塅上耙田的路上,父亲跟我说,既然吴老师都说你有希望,那就再读一年,不过,说好了,就一年。所以,正是我们敬爱的吴老师的一次平凡的乡下之行,才有了我在武平一中一年的回炉复读生活,才有我八一年高考369.5分的故事。
时间回到一九七九年秋天,因英语班教学成功被阙校长调到县一中任教的吴老师,在阙校长的支持下,沿用在中山中学的做法,百里挑一,优中选优,挑选和集中十个应届学生,组成了武平一中英语班;而我们中山中学英语班就散伙啦。七九年高考差一点没有考取的、英语班邱建光、李添才和刘福煌三个同学,因为已经高中毕业,只好编入我们802班,和我继续做同班同学。但是,我们的吴老师并没有忘记这三个他自己亲自挑选的优秀的学生,而邱建光他们也没有放弃英语学习,依然计划八O年继续考英语专业。据李添才同学讲,吴老师不止一次回到中山中学,与学校和同学们商量英语班三个同学如何坚持学习英语的问题。经过吴老师反复协调,并经县一中同意,英语班同学采取了远程教学方式,即英语班三个同学每周提着学校唯一的一台录放机,去县一中听吴老师上一天课,平时坚持用录放机听磁带录音,坚持自学。
于是,我们中山中学就出现了一个独特的没有老师的三个人的英语学习班;于是,我们就经常看到,我们可爱的建光和添才手提录放机在校园里走来走去的身影;红岭上至武平一中灰尘飞扬的乡村公路上,每个星期都会出现这三个提着录放机的少年的身影。正是吴老师的坚持和不放弃,加上我们的建光和添才同学不懈的努力,在八O年和我一起参加高考的他们又上了录取分数线。至此,五个人的英语班,中山中学最小的班级已经有四个人考取大学。这一切中的一切,所有中的所有,都离不开我们敬爱的吴国珍老师。
写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问,英语班五个同学还有一个呢?时间来到一九八O年九月,我怀着十分复杂和惶恐的心情,肩扛木箱、手提被袱来到武平一中回炉复读,在高三文科班第一次班会上,我有两个令我兴奋和惊诧的重大发现,一是吴老师居然是高三文科班的班主任,二是中山中学最后一个还没有考取的刘福煌同学居然也在高三文科班。原来,吴老师负责的一中的英语班,在七九年高考中取得了比中山中学英语班还要好的优异成绩,阙校长自然而然把筹建和负责高三文科班的任务交给了吴老师,因为英语班同学除了小班学英语外,其他语文政治历史地理都和我们一起上课。因此,在第一次班会就看到了同样是吴老师推荐到一中英语班和文科班回炉复读的刘福煌同学。于是,我和刘福煌同学一起继续做吴老师的学生,在武平一中开始了改变命运和前途的回炉学习生活。
在这一年中,吴老师等于做两个班的班主任,一个是英语特长班,一个是高三文科班。在文科班,吴老师组织我们编印自己班级的刊物《映山红》,发动大家撰写作文投稿,我曾经负责刻钢板,也以后山的山茶花为题写过短文,很多同学对《映山红》都记忆深刻,不知吴老师还记得否?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一九八一年夏天。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是一个关系到我是回村子里扛七斤半锄头,还是跃出农门进入大学校门的夏天。七月七号早上七点不到,我正准备去饭堂吃早餐,吴老师找到我,并让我叫上邬阳发去他家里。我叫上阳发,在老师后面几步,跟着老师往老师住的平房走去。今天早上送太太上班,说起当年高考,我说我跟在吴老师后面经过篮球场时,前面吴老师的背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到了吴老师家里,连老师端出两大碗热腾腾的鸡蛋面条,原来,吴老师叫我们到家里吃鸡蛋面。吴老师说,你们不要紧张,只要正常发挥,今年肯定没有问题。老师是用我们客家人最传统的方式,给我们打气,给我们加油。我低着头往嘴里拔面条,吃鸡蛋,吃着吃着,不争气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这是我一辈子吃过的最难忘、最好吃、最有效的鸡蛋面。吃了鸡蛋面的我,在后面七,八,九三天考试中,超常发挥,顺利结束考试,回家双抢。
应该是八月一日,按老家的规矩,不插八一禾。那天下午,我在塅上插秧,河对面有人喊,说谁谁谁考取大学啦,不用作田啦。因为我右耳有中耳炎,没听清。大哥过来说,你考取了,不用作田啦,我看大哥不象讲假话的样子,随手把手中的半把秧苗狠狠地一扔,然后,跳进河里,游到对岸;然后,往县城方向走去。到了县一中,我走进吃面条的房间,一群高三文科班的同学在那里有说有笑,满头大汗的我一进去,房间突然寂静下来。我擦了一把汗,说,我不是考取了么?有一个叫吴锦德的同学说,老黑啊,你太黑了,差半分没考取。走了十几公里山路的我,顿时晕了过去……。后面的故事结束了,我们的吴国珍老师做了一切英明的一切,让我进入了江西财经学院的校门。
中篇结束,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