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7月份参加工作,我从事软件&互联网产品经理已五年有余,且刚开始第三段职场之旅。回望昨日,万般曲折皆是经历,庆幸的是收获远大于付出,结识了朋友、同事、大咖,提升了待人接物的能力,优化了知识架构网络,积累了丰富的组织过程资产。
古话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级职场三年和五年是个分水岭。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可以独当一面的怪萌大叔,我的成长离不开第一次求职和两次跳槽。
毕业之初,“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还未曾传播,求职过程中方才了解这一岗位。面试时总经理问:“产品经理是什么?” 答:“是一个小的CEO,能够用自己的产品改变世界”。我想总经理也无答案,但看我热情极高且态度端正,加之我拥有软件工程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背景,就顺利被录用了。现在想来,我会给出以下答案:“产品是核心,围绕着产品从事经人、理事的职能,让产品实现应有的价值。”
我选择该公司的理由为:1、与我的梦想(想当校长)较为接近;2、期望改变教育资源不均的社会现状(博主乃河南子弟);3、与我的专业相符,并且我很喜欢;
为此,我奉献了三年。从纠结每个页面的布局、元素的位置,到规划整个电子商务学科实践教学、构想未来教学理念。在此期间,我为大学生讲过课、培训过一线教师;构建了教学SaaS云平台(虽不成功,但欣慰的是之后MOOC的崛起);与国内顶尖学科带头人合作,编制多本教材、设计并完成了多款教学产品(教育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指定产品);
公司的信任、领导的栽培、同事们的关爱以及年年拿奖,让我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还能再做什么?
于是,我选择离开!
相较第一家,我期望第二家符合以下几点:1、用户愿意主动消费(学习是被迫的);2、必须是互联网公司(上家互联网程度较低);3、迎合日常消费,且商业模式已被认可(衣食住行游购娱); 综合比较,我选择了途牛。
面试前当晚,我仔细研究了《2013年旅游行业发展白皮书》及途牛业务模式。 面试过程很愉快,面试官和我有太多相似的经历,最终给我的评语是“很聪明”。
进入途牛后,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从业务最初的平台模式被叫停,组织架构调整、人事变动、游离于各底层系统,到采用自营模式重新规划整套系统,并重建团队。期间经历了通读公司流程标准、浏览绝大多数系统的WiKi文档、996(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6天)、上线至天亮、被质检、凌晨发日报(持续100天)、数据统计&周例会汇报、用户访谈、规划平台架构等等。
辛苦付出,我却没能拿到半个奖,因为途牛有更优秀的人与我们一同成长。
我离开途牛的原因是:1、收获了足够多;2、自身期望有更大的挑战和机会;3、对将要转变的模式不认可;4、其他原因(钱)。离开时,我在无秘上这样写道“别了 我深爱的途牛。 倾我所有,愿你越来越好。感谢为途牛付出的每一个人。爱你们”。
进第三家公司前,我也拿到了BAT级公司的offer。最终,我选择了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履行我的承诺。入职当天,接待人事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南京有三苦,途牛苏宁365”,我善意微笑下的内心旁白是“MLGB,没经历过你怎么会懂得 有选择 就要能承担”。
我用了将近一周时间梳理了货币相关知识,并基于货币发行与流通,构建了虚拟货币体系。在此之前,我对央行职能和金融领域一无所知。新的挑战摆在眼前,但我决定涉足运营,积累更多运营理念、心系用户,间接的改进产品。
总结我的过往,不断鄙视曾经的自己。鄙视链应该是这样的,商业产品经理鄙视平台产品经理,平台产品经理鄙视系统产品经理,系统产品经理鄙视用户产品经理。 当然,各个类型的产品经理还有管理方向的职业道路选择(小公司→中型公司→大公司→顶尖公司)。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还未成功。但我已经具备成功的基本素养:端正的态度、信息获取及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一颗责任心。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现缺多名程序猿。谁能光荣的写下第一行代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