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人-场-境等维度对主题进行分析,找到内在联系,选择最有意思的设计方案。”
在六个小时或者三个小时内根据题目要求产出一个设计方案,需要平时的积累,也需要适宜的分析题目的技巧,今天分享一个解题思路。
题目是这样的:
当下,各种互联网产品层出不穷,于是人们需要注册大量的用户名和密码,出于安全考虑,复杂的密码又不易记忆。设计一个APP管理账户和密码。
拿到这个题目,该如何思考,从哪个角度解题,才能在保证基本能力展示的同时,作出与众不同的方案,让阅卷者眼前一亮呢?下面就展示一个解题的思路,希望能抛砖引玉。
现在有一个现象,大多数人的考卷非常的雷同,套路满天飞,几乎看不到对专业的深刻理解,这当然有考试形式所限导致的原因,无可厚非,但也因为考生自己解题方式还不够科学,或者说没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所以,备考阶段就需要多加练习。
首先,我们从题目中提取关键词,提取出“注册大量账户”、“安全考虑”、“密码不易记忆”等信息,这些都有利于开拓我们的思路,完成后先放在一边。接下来看题干要求:“管理账户和密码”,需要做这样一款产品。
到这里如果你就准备动手了,那么你在方案的立意阶段就可能稍稍落后于别人,因为,不出意外,你可能做出来一个类似“1password”、iOS“钥匙串”等等这样的密码管理工具,这没错,一大半的人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管理账户和密码的工具”落实到更具体的场景中,思考使用它的目标用户是谁时,可能会诞生更有意思的方案。
按照如下维度思考主题:
按照“人”的维度,有年龄、职业等等,思考小学生或者老年人有没有相关需求,学生、老师、图书管理员...有没有相关需求。
按照“场景”的维度,有生活、工作和娱乐等等,思考在这些场景里,不同的用户有哪些不同的需求,我们能提供怎样的功能满足这些需求。
有了上述思考,我们完成了对主题的拆解。接下来,选取一个你最擅长,且觉得最有意思的点,进行方案的细化。
总问言之,审题是一个发散-收敛-再发散的过程。本例使用的是一个较为具体的题目,告诉我们要设计一个“XX工具”。如果碰到较为抽象,只给一个宏观主题的题目,本文所讲的解题思路会更加受用。
再多讲一点,当没有思路时候,可以尝试寻找主题的上义词,概括出更抽象的概念,以便打开思路。例如本例的“管理账户和密码”,其实可以看做“管理私人信息”,这样就不会困在“密码”这件事情上,打开思路后,诸如档案管理员整理资料分类;投资人管理自己的理财账户;备孕妈妈记录自己的生理期...都可以是解题的一个角度。其实,这也是这个题目的应有之意。
勤加练习,以最快的速度解题。希望以上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