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荷和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笔下的“宠儿”,给人无限的遐思和联想。
说起与荷有关的文章,印象最深刻的,一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再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了。
前者是对荷的爱慕与礼赞,是一篇古文言文的议论式散文。而《荷塘月色》则是以“荷”“月”为主线,描绘荷塘月色夜景的一篇白话文。二者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不可同日而语。
在初秋的清晨,翻开《荷塘月色》一文,有如身临其境,闻到荷的清香,看到满轮圆月,在朦胧月色中,夜游荷塘,遐想无边……
02
通读全篇,既能为荷塘月色的美妙而欣喜,也能感受到作者跌宕起伏的心境变化。由最初不宁静的心境,到一路走来,观赏塘荷、月色和夜景以及联想,让自己在荷塘月色中拥有了自己的一份片刻宁静。
文字清新流畅,情感脉落清晰,让人在一塘荷、一轮月的荷塘月色中,感受到一丝淡淡的愁。
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景物描写,将自己的心境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阴森森的氛围,是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的延续。而继续前行,“路上只我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此时,作者的心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由“颇不宁静”,到已开始“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03
正是作者的心境开始变好,所以笔下的荷、月变得美不胜收。
荷叶如“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如明珠,如星星,如出浴的美人。作者借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将池塘中的静荷,描绘得如同仙子一般,令人神往,也令人陶醉。
如果说这是描写的荷的静态美,那么,作者接下来就写了动感的荷。
一是清香的动感。“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将荷的清香,描绘成渺茫的歌声,通过人的嗅觉、听觉来感觉荷的清香,实为妙笔。我们常用“暗香浮动”来形容花的清香四溢,可想不到朱自清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大家的高超之处就在于此!
二是叶花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用“闪电”和“霎时”来描写风吹速度之快,荷叶和花也随之而颤动;用“凝碧”“波痕”来形容静静的荷叶,由风而动,似微波起伏,像碧浪清波。
在这里,作者采用了由高到低、由近及远等方位描写,由静到动的动态变化描写,将荷塘之美写得如此美妙,似一幅静默的水彩画,又像一张灵动的秀美图。
04
将荷塘的荷叶和花描写完之后,作者举头望月,再低头看月光下的景物,于是,月色便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如梦幻一般,柔和迷蒙,给人恍如仙境之感。
作者直接写月光和月色,只是用了简单几句。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这些虽是简单的直接描绘月色,但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借用一个关键字、一个重点词和月下的景物,便将月色描绘得美妙和奇特。
如流水,是月光的静;而一个“泻”字,则又表现了月光的动。如此由静到动,这是月光的流动之美。青雾浮起,荷叶和花像牛乳洗过,又像笼着轻纱,这是通过荷叶和花的迷蒙景象,来表现月光的柔和之美。
试想,没有月光的夜晚,荷塘青雾、荷叶和花的干净秀美,只能静静地留在荷塘之中,留在漆黑的夜里,哪能进入人的眼帘,哪能进入人的心扉?正是月光,不能朗照的月光,才让作者觉得这荷塘月色是如此之美,是“恰是到了好处”。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灌木的黑影,杨柳的倩影,荷叶上的画影。这也是月光的功劳,是月光让它们稀疏斑驳,参差不匀, 在这荷塘月色中,“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此时,作者的心境是有一丝欣喜的;要不,怎会联想到和谐的旋律,联想到小提琴的名曲?
正是这美妙的荷塘月色,给予了作者片刻宁静,片刻心闲和怡然自得。
05
作者的心境在欣喜上表现并不多,欣喜之情停留时间也不长,这点在荷塘四周的景物描写上给予了衬托。如阴阴的树色,隐隐约约的远山,“是渴睡人的眼”、没精打采的一两点路灯光等等。
表现更突出的是,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作者这样写得:“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由此可见,作者心中的忧愁是一直存在的。虽见到优美的荷塘月色,那也只是一丝淡淡的喜悦;而这喜悦,也是转瞬即逝;留在心底的,仍是那一丝淡淡的愁绪。
作者写此文是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事件之后。他参加过“五四”运动,有着革命的热情,对社会的黑暗现实悲愤和不满。他长期处在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心底的愁绪自然无法挥斥。
了解了这一社会背景,对他的这一丝愁绪也就有所理解和认同了。
06
作者心底的愁绪无法排除,眼见到自然界的美丽荷塘,联想到心中的美景也就自然而然了。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把梁元帝《采莲赋》运用到文中,来表现采莲的嬉游光景。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棹(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意思是:“美艳的少年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船默默地传情。船慢慢地来回荡漾着,双方传递着酒杯。桨要划动,却被水草挂着;船要移动,就把浮萍分开了。那细细的腰肢,裹着洁白的绸子,走走退退,不住地回视自己的动作。这姑娘正如春末夏初的好时节,叶儿正嫩花儿才开。你看她边采莲边担心着水珠溅湿衣裳而低低浅笑,又像是害怕船倾而赶紧提一提衣襟。”
作者想到采莲嬉游是有趣的事,但可叹自己无福消受,仍是他心境愁绪的表现。
他又记起《西洲曲》的采莲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意思是: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她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清。
作者借用此诗句,描绘一位少女采莲的情形,让他记念起自己的家乡江南。人在愁绪漫漫的时候,最容易念家。“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我想,这里作者想起家乡,实则仍是他蕴藏在心底的愁思体现。
0
作者连用两首古诗文在文中,可见,作者的古诗文功底深厚,不愧为大家。
把古诗词运用在文中,这点在文章之前段,也有体现。
作者描绘刚看到荷叶时,是“田田的叶子”。这里借用了古乐府《江南曲》中“莲叶何田田”诗句中的“田田”一词,意指荷叶相连的样子,有古文的典雅之美。若不懂古乐府《江南曲》中的莲叶描写诗句,还真不懂“田田”在此处的意思。
08
一塘清荷,一轮圆月,一幅优美的荷塘月色图,寄托了一丝淡淡的愁思。
寄托的这种情愫,感染人心,引人共鸣。
恕我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我想,我好像没有再读到过如此之文第二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