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文章《房子是租来的,但,是二房东的》。开篇就是违规搭建被举报,房子被居委会砸的稀巴烂,看着拆迁现场一样的照片,不禁唏嘘。后来再次拜读搜索框里输入二房东,down出来的大多“黑心”二房东、职业二房东。当然也不乏有暖心小故事。
我的房东也是二房东。
讲到工地,想到的大多是汗流浃背的工人,黝黑邋遢的男子汉,女生很少甚至是不会见到。工地都是要住在现场的,女生也是诸多不便。上下班四个小时,来回奔波了一个多月,领导提出要我在附近租房子,于是我踏上了租房子的征程。刚出校门,只知道租房子不要找中介,二房东脑子里压根没有这个概念。58同城、赶集网、房天下看了又看刷了又刷,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房子看了一个又一个,小区去了一个又一个,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碾转数日我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在我几近放弃想要离开回家的时候遇上了现在的二房东。
看到租房信息是在赶集网上,本着试试的心态打通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声,庆幸庆幸。简单招呼之后:
“你是自己住还是两个人住啊”
“一个人”
听到答案拉上同事就来看房子,同事比我早来三个月,是个93的小哥哥,带上他准没错。到了地方小哥哥和二房东叽里咕噜说了一堆,我转圈看了看房子很是满意————不是毛坯房、不是隔断隔出的玄关、不是车库也不是很多家混住的“大杂烩”。就这样我第一次住进租的房子里,第一次在外面有了自己的窝。
刚开始住进来,一个月说的话,掰掰手指都能数的过来。当时还在想是不是所有的出租屋都是一样,回到家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早上问小姐姐“我们是怎么熟起来的啊”
小姐姐说“搬进来就熟起来了”
我还以为是一起买菜买熟的,买菜这都是后话了。五一开始起租,因为家里二姨刚过来,我又辗转奔波数日,住进去好像是月底的时候。
记得第一场约的电影是《喜欢你》,周冬雨俏皮的美食,金城武挑剔的胃。笑到累,甜到哭,馋到流口水,还好我有小姐姐的提拉米苏。第一次感觉国产电影也可以酣畅淋漓。
记得晚上回家趿着拖拉板子去菜市场买菜,住校以后就很少逛菜场了,小摊上琳琅满目,生菜、黄瓜、西红柿、猪蹄、坛子鸡、活蹦乱跳的鱼虾儿,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我是北方人,没吃过茭白,小姐姐特地买了茭白回去做给我吃。菜场的小贩有几个是当地的老人,他们挑着扁担,操着吴侬软语,卖着应季菜,每次都要让小姐姐翻译一下。
记得要回山东时,想去上海。两个人卡点出门,误了火车,排队改签,在车站硬生生坐了两个多小时。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从南京路到上海书城再到外滩、外白渡桥接着是城隍庙、东方明珠。感觉一天走了一个星期的路。以为下次再见不知是什么时候,还约着在济南带她看泉眼、夏雨荷,和街头的泉水,吃芙蓉街的厕所串串。
后来几经辗转我依然留在苏州,我们又住在一起。和二房东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我们拮据的时候会煮面条吃咸菜;发工资的时候请对方看电影吃大餐;做饭的时候讨论南北差异;当然也会闲聊,扯写没营养的废话、吐槽公司的事情或者聊一聊八卦、侃侃大山。
不是所有二房东都是“黑心人”,我是很幸运的房客。顺带说一句,简书上也有一篇《我和我的二房东》,也是暖心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