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小秘秘
“由于我总是首先把自己看作读者而非作者,我问自己:作为读者,我在做什么?”阿尔维托·曼古埃尔这样说到。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将同样的问题抛向了自己。作为读者,我在做什么?阅读这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究竟对我有什么作用?它不像是那种非常实质性的能立刻带来效益的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不阅读的人照样过得有声有色,他们不过多思考,无需耗费过多的力气同样也能过上勉强算得上幸福的生活。
而阅读这件事情让我似乎变得比他们思考得更多,同样好像也更烦恼得多,因为阅读更多,思考更多,更让我意识到更多事情的真相和无能为力。加上现在电子设备和技术的多覆盖,有些问题甚至可以无需思考,只要在网上搜索便能立刻得到结果。那么,思考和想象这件事情,亦或是回归到阅读这件事情是否就变得没有必要?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史》的作者、博尔赫斯的朗读者,更是一位重度书迷和图书收藏者。在这样一位“资深读者”的眼中看来,更让我好奇的,是他对于阅读这件事的态度。
《想象的生活》这本谈话录里,可以看到曼古埃尔分享了个人的关于童年、与父母和艾琳的关系、多重和流动不定的身份、钟爱的作家和作品以及他浩大的图书馆的故事。自其童年起,阅读就已贯穿着他的整个人生。当被问到,阅读在他的童年有着怎样的意义时,他回答道,自身以外的世界,也存在于书本之中。“我所感受到的真实往往是书本中的真实,是文字构成的真实。”阅读远不止阅读文字,还有阅读图片,阅读地貌,阅读他人的表情,阅读自己的内心。
世界存在于书本当中,书本亦是现实世界的反映。生老病死、琐碎日常、战争和疫情,甚至是撞见父亲婚外情的戏码,曼古埃尔也早已在书中见识过。他在大量的阅读和想象中认识了世界,也认识了自我。“在某排书架上,会有一本书中的一页或一段,只为您而写。也许这样的邂逅未来才会发生,但文学作品将耐心等待。”
他遇见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但丁和博尔赫斯等这些陪伴他和使他终生受益的作品和作者。他和书籍的关系,就是自身和世界的关系。书海浩瀚,任何人都不可能将世上所有的书都读完,但书籍会等待,文学会等待,就像世界的任何一棵树,任何一片海那样,只要你需要,它们一直都在那里。靠近它们,翻开它们,收获只字,收获片刻,便也是阅读的意义。你依靠思考和想象,如同亲身经历了一般,从中汲取了力量,将这股力量汇入到生活当中。
而想象力和思考力这两股强有力的作用正是需要不断的阅读才能得以打造。倘若人不再思考和想象,那么他将如同活死人一样,失去知觉、失去感受。很多人在经历了长期封闭、固定、模式化的生活之后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活得像个机器人?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和知觉力已经逐渐失去了活力。
合上最后一页,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作为读者,我们在做什么?
努力让想象力活着。
正如曼古埃尔所说“没有想象,我将无法描写今天早晨七点的阿尔维托·曼古埃尔”。也正如开篇引用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那句“现在,从早餐前直到晚上六点,对于种种不可思议的事物,我早已见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