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能活到老年的人并不多见,而那些能够活到老年的人常常作为传统、知识和历史的维护者,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很多社会,老年人不仅享有晚辈的尊重和顺从,而且主持神圣仪式,支配政治权利。一直到死,他们往往维持着一家之长的地位和权威。
最近在读《最好的告别》。第一章里,用大篇幅对比了印度和美国对待老年及病弱者的态度。
在美国,健康专业人员会有一个系统的标准来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功能。如果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如厕、进食、穿衣、洗浴、整容、下床、离开座椅、行走这八大日常生活活动,那么你就缺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不能自行购物、做饭、清理房间、洗衣服、服药、打电话、独自旅行、处理财务,所谓八大日常生活独立活动,那么你就缺少安全地独自生活的能力。
而在印度,即便老年人只能满足部分基本独立测量指标,那些更复杂的几乎都做不到,也不影响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因为,跟家人住在一起,从来不会缺少帮助他们的人。
老年人曾经倍享尊崇,但当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不再成为权威的象征,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老年生活?医院白茫茫一片、生活的全部浓缩为一张床和一个抽屉,吃不下东西、身上插满管子,枯瘦如柴……这些是你能接受的的临终生活么?跨越生命的终点,我们能不能更优雅一点?
1
曾经经历过多次亲人的离别,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大伯的辞世。
奶奶走后的第二年,大伯被检查出癌症晚期。虽然有三儿三女六个孩子,但他们的经济情况都很窘迫。作为老二的爸爸当时很痛心,却没有跟堂哥堂姐们施加任何压力。
“明明知道儿女们没有能力。如果我说救,他们要么举债,要么背负不孝不给治病的心理负担,怎样都不是我想看到的。”
就这样,爸爸尊重了堂哥堂姐他们的选择,看着他们把大伯带回来,一起在炕上包饺子,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在病痛来袭的时候,孩子们会围在周边精心照顾,在病痛延缓的时候,一家人去到周边景点“看风景”……
虽然是因为家境的问题没有手术,没有放化疗,没有因为医疗的干预让大伯的生命得以延长,但在生命的最后那段时间,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告别,还算是优雅地吧。因为至少,陪伴在他身边的是家人的关怀和安慰,而不是冰冷的手术刀和一滴一滴让人绝望的液体;即便是需要忍受疼痛,也是真实的生命,而非电子监控设备上的一排数字……
2
那么,如果不得已已经在病床上了,我们还能优雅地老去么?姥姥的生命历程给了我答案。
姥姥是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的,跟姥爷一样。然而不一样的是,姥爷在床上瘫了三年,姥姥却瘫了十三年。
十三年,我眼看着她从每天坐轮椅被遛弯儿,到被架下床在地上“活动”,到被抱在门口晒太阳,再到整天整天坐在床上,看着阳光爬上窗台,又悄悄溜走。
但是,她还是认真地对待着每一天,比如期盼,即便期盼的只是妈妈每个月发给的生活费;比如计较,谁动她碗里的香蕉她跟谁急眼;比如爱美,那耀眼的满头银发每天都要梳得一丝不乱;比如偏心,要把她在病床上攒的那点儿钱补贴给那个最疼爱的儿子……
在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她也认不清人,也把屎尿乱摸,给照顾她的家人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但始终,她被当成孩子宽容和宠爱。
姥姥走的时候妈妈在身边,说很平静,“十三年了,不后悔。”
不知道说的是姥姥,还是她们兄妹。也许都有吧,毕竟,13年,七千七百多个日夜,这样的告别,也算优雅了。
3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都是一样。
刚刚搬来的时候,楼道里总是一股浓烈的药味儿,后来偶然得见邻居的女主人,是在男主人的搀扶下去医院。枯黄的脸色、飘摇的身形,宛如冬天里挂在树梢的最后一片枯叶,任何一点摇动都可以把她带走。
“不甘心啊!”男主人告诉我们,“不过31岁!”
从查出胃癌中晚期开始,他们就踏上了漫漫求医路。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他们没有放过任何一种途径,但女主人依旧一天天消瘦下去,头发慢慢掉光,眼神一点点暗淡……他们四岁多的儿子在中药的熏蒸里日日哭喊……
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吧,三四十万的医疗费用仍然没有给他们任何希望,女主人最终死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后来,再也听不到男孩子的哭声了。男主人说姥姥带走了,“没有办法,看病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还欠了一大笔债,我得工作挣钱还债,没有办法带着他。”
后来再见那个小男孩,已经是将近一年的暑假时分了。孩子被姥姥带得很好,大方、懂事、有礼貌。他邀请我的女儿去跟他玩儿,“妹妹,到我家我们一起玩吧,我把我所有的玩具都给你,还有我最喜欢的奥特曼……”
一个多月后,男孩还是由姥姥带走了。“他爸爸这每天没时没点的,根本就照顾不上孩子。”姥姥说这段时间孩子也只能早晚跟爸爸相处一会儿,“孩子快要上小学了,耽误不得。”姥姥说,她和姥爷能带多久尽量就带多久吧,“孩子太可怜……”
4
曾经有个朋友说,“姥姥临终前是在医院里,昏迷好几天了,插着各种管,就靠点滴维持。当年初二,特别恨家里所有的医生,觉得他们都是废物,救不了自己的亲妈!然而现在,我觉得我妈她们姐妹几个,真的是太懂姥姥了,她们很了不起,不怕被人骂不孝,给姥姥拔了氧气管。”
跨越生命的终点,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却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每个人,都注定要体验生命的美好,也要体验其不可避免的暗黑之处:幻灭、衰老、疾病、孤独、丧失、无意义、痛苦的选择和死亡。
我们不能选择回避,但是,却可以考虑面对的方式。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比例迅速攀升,有尊严地告别是我们需要提前考虑的,只有如此,到那一天,生与死的坦然才能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