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依旧读了很多书。看到豆瓣的全年读书报告,自己都很感叹。豆瓣的评论更了几十篇,书评写了一堆。只是,比起前几年,今年的阅读更有目的性,主打三个方向:育儿、童书、个人成长。
一、育儿类: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养育孩子需要学习
就在昨天,作家六六更新了公众号,写了一篇《都是人生第一次,我尽力了》,大意是:儿子偶得的成长过程中,她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她也一直在努力。
今年是我做妈妈的第二年,育儿类成为阅读的主要书籍类型,看了不少不错的书。
(一)《童年的秘密》
这本《童年的秘密》是玛莉亚·蒙台梭利的早期著作。我看了两个版本,微信读书的版本以及网传武汉大学出版社版(当当、京东找不到)。后者翻译的更好些。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大名鼎鼎的儿童教育实践家。在这本书中,她基于自己在罗马开设的第一家“儿童之家”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儿童敏感期的概念。她认为:成人们要帮助儿童抓住敏感期,提供合适的环境和玩具,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育。她提倡将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孩子,教师只承担协助的作用。这些理论后来都成为了全球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实践基石。
看看蒙台梭利幼儿园有多么成功,就可以知道理论的意义了。据说,谷歌的创始人接受过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教育,连英国王室乔治小王子上的幼儿园都是蒙氏幼儿园呢。
(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一本实践性非常强的书,作者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海姆·G·吉诺特。这本书主要是从如何找对与孩子沟通的“正确姿势”角度作了研究,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非常具有实操性。
全书讲了如何称赞和批评孩子。吉诺特建议父母们更多的去和孩子分享他们的感受,认同他们的感受。同时,称赞要具体而有针对性,不涉及对于人的评价。批评也要就事论事,反对物质奖励和体罚。
读了这本书,后来又遇见一本叫做《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的书,感觉很有些异曲同工,都是从“情感引导”上下功夫,强调不因为孩子小而漠视孩子的感受,从情感的因势利导角度来促进双方的沟通。
(三)《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
后浪出版社新引进的英国国民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所写的书,主要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角度论证“原生家庭”问题。最近类似的书不少,心理学家武志红推荐的《原生家庭》一书也是从这个角度,只是那本书我更喜欢英文版的名字“有毒的家庭”,主要是从反向案例角度进行的剖析。
这本《天生非此》提出了“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概念,详细讲述了父母对后代影响的方式和途径。全书用了非常多的生动的实例,既有名媛故事,又有体育明星,还提到波尔多家族传奇,让读这本书的父母心潮澎湃,恨不得用“波尔多家族”的教育理念塑造自家传奇。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所给出的方案。“爱的炸弹”给予了孩子无条件的爱,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我很好,你也很好”的句式,有助于建立孩子们的自信。
这本书我曾经写过书评,详见《孩子性格古怪?不是基因的惹得祸,明明是家长的过!》
(四)《养育圣典》
收到这本书时,我很唾弃这本书的名字。翻了这本书,发现这可能会成为一本“被名字耽误了的好书”。
这是一本养育0到6岁孩子的百科全书,作者是法国专家,译者是中国儿科医生妈妈。这本书有些厚,总共有600多页,全彩印刷,很有手感。内容我觉得真的很不错,的确是我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那些问题。
我们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本百科全书,没必要每一页都看,而是根据孩子发展阶段,当做字典一样翻查。其中关于如何帮助孩子脱离尿不湿、孩子的食谱、发育曲线等,都写的非常清楚。
(五)《好绘本 如何好》
这本书是一本台版绘本工具书,被引进到国内。
最近这些年,绘本的重要意义逐渐为家长们所熟悉。这本书可以作为绘本工具书,帮助我们了解绘本中的那些细节,有助于我们和孩子共读的时候引导孩子更好的去阅读,也有利于帮助我们去挑选一些经典的好的绘本。
我觉得就算是成年人,通过这样的工具书去了解绘本以及背后的东西,还是很有价值的。同类书有日本绘本大师松居直《幸福的种子》、我国彭懿的《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等。
本书书评:《《好绘本 如何好》共读1:只要你快乐,什么都值得》
《好绘本 如何好》亲子共读2:你听得懂绘本中图画的呼吸声吗?
二、童书类: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
“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柳田邦男
这是我第二次读童书的机会。名义上说是为孩子挑选童书,但实际上我骨子里原本就很喜欢童书。
这几年,感恩朋友王二狗,看了很多很多绘本。如果只能选5本,那就是下面五本吧。
(一)《写给中国儿童的昆虫记》
今年我超级心水的一套书。以前,我一直认为改编不可能超过原著,这套书的改编颠覆了我的认知。
原著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书貌似是小学课外必读书目。改编后的书籍变成了一本本推理小说,不仅有满满当当的科普知识,而且还能提升读者的兴趣,同时插图美轮美奂。
本年度最喜欢的一套童书,没有之一。
本书书评:《小小昆虫,亦可大观》
(二)《那些重要的事》
一本低幼科普百科全书,DK百科出品,中国大百科全书引进。
一直很喜欢DK百科的科普书,权威、有趣、丰富。豆瓣自动生成的报告显示:我今年读了四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科普童书。这四本分别是DK足球、儿童科普、星座百科和这本《那些重要的事》。(另外三本书评:从WHY到KNOW IT ALL,你的孩子还差这本DK儿童大百科!、中国男足走向世界?从娃娃抓起吧!、我愿意陪你观星,你愿意吗?)
但比起那么多本科普,我还是最爱这本。因为编排比较合理,知识比较简易,还有点春风化雨的味道。萌小孩适合由浅入深,一开始就被吓到了不太好!
好吧,说人话:文科出身的宝妈也就能勉强HOLD住这本低幼科普书啦!
(三)《pat the bunny》
这本书是跟着公众号大v“丹妈说童书”入手的,是本低幼小宝宝的触摸书。我家小朋友很喜欢,时不时就会拿出来摸一摸。
小开本的一本书,正好符合孩子手掌的大小。作者很有新意的设置了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说可以抚摸一下兔子的毛,可以闻到花香的味道,可以和书中的小朋友一起翻阅书中书。玛丽亚·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敏感期,这本书可以帮助孩子们去感知和观察,难怪在国外风靡一时。
书评:没人不爱这只小白兔
(四)《小心,这本书会动!》
这本《小心,这本书会动!》以我的品味是被排除在外的,各种脑洞大开。我觉得有点一言难尽……
然而,我儿子超喜欢!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人信实,所以很日式,其中的妖怪等画法带有浓浓的日式风格。全书强调孩子与家长的亲子互动,设置了不少孩子可以活动的小环节,比如按按扭、打开电视等等,有点类似一本“游戏书”。
举个例子,当书中文字要求宝宝按按扭时,妈妈就要跳起来。后果是我儿子不停的按,我不停的跳……后来,我公公无意把这本书藏了起来,但书封套还在。我儿子时不时就会去找这本书……
书评:《非书动也,仁者心动》
(五)《儿童艺术大书》
《儿童艺术大书》是后浪出品的一本新书,定位是艺术领域。这套书分黄色版和白色版,我只读了黄色版。
《儿童艺术大书》的出版社是英国费顿公司,懂艺术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本书的角度很特别,但是却暗合了“启蒙”二字。整本书没有刻意的从流派、颜色等角度来讲艺术,而是揭示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及如何欣赏艺术。我读完了以后醍醐灌顶:哦,原来艺术是这样的。
艺术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高大上的存在,而在于美学的熏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成功。
三、个人成长:VUCA的时代,需要的是能力的“跃迁”
今年,还是读了不少有关职场、沟通、传记等方方面面的书。我总觉得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但技不压身。
(一)《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今年,我有段时间心情很不好,有个同事人很不错,他劝解我说:“就算是曾国藩,在位极人臣参加皇帝的宴会的时候,也还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所以,人生就是不可能爽。”
市面上关于曾国藩的书不少,我选择了这份厚度刚刚好又不过多演绎的书,读起来觉得真的很棒。
曾国藩对人们的激励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笨人也能咸鱼翻身。和同时代的璀璨群星相比,曾国藩7次考秀才23岁方考上,显然不聪明,但是他一直和自己死磕。二是“和光同尘”。人到中年,发现社会有许多既定的规则,只有在规则范畴许可的范围内,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认同的最佳平衡,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书评正在写的过程中,题目是《从天生朴拙到誉满天下,他是“官场版”的郭靖吗?》。
(二)《财务自由之路》
今年,我也看了一些有关投资理财方面的书。此前,我就知道博多·舍费尔的这本《财务自由之路》是这个领域鼎鼎大名的书籍,自然不会错过。
博多·舍费尔确实很牛,他用七年时间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在他那个时代是“神一样的存在”。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新进了很多书,其实都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延伸的。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投资理财的书,更是一本有关人生的书。
比如,这本书提到了确立目标,他主张目标要足够宏大,只有想到才能做到。他提出要记日记,记录下自己的进步以及反思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他还提到要招自己的人生导师,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双赢,让人生导师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过在投资消费领域,他倒是主张不要使用任何消费贷款,这个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前几天,在西西弗书店看到这本书的第二部,感觉没什么意思。看书还是要看最经典的那本书。
(三)《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这本书是经典沟通类的教科书。我还蛮推荐的。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觉得它对我们全面的了解如何沟通很有帮助。而且,书里列举了超多素材,能够帮助我们全面的理解沟通和人际关系。
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理性情绪法”。这个概念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内容很浅显,说穿了就是换一个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我们总是很容易陷入到自己的情绪当中去,却忽略了外在的真实原因。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提到了说话的角度问题。在生活中用“你、我、我们”等不同语言表达,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四)《管理的实践》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写的一本书,超级经典。
这本书的观点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色。彼得·德鲁克提出“用户思维”,主张在企业管理中更考虑“人性”,倡议采用“联邦地方分权”的管理模式。他的观点影响很广,对全球500强企业影响很大。书中列举的西尔斯公司、福特公司等实例,能让我们对企业的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我读这本书,配合《24堂财富课》等书籍类型,感觉对商业模式有了一些思考。
(五)《蒋勋说红楼梦》
蒋勋最近炙手可热。无论是他谈艺术、谈孤独或者谈红楼梦,都受到一众人等追捧。及至我看到这套书,不得不说这套书火的有道理。
不同年龄段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体悟。蒋勋说《红楼梦》,我觉得最大的特色是他很宽容。林语堂说自己最不喜欢妙玉,可蒋勋从青春少艾分析妙玉,让人觉得她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女子。最难得的是,蒋勋不“考古”,而立意说今,每每观点让我反复回味。
今年的读书报告写到这里也就基本尾声了。我总觉得,唯有爱和读书不可被辜负。新的一年,与大家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