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胡搅蛮缠的客人,应该如何应对

手机“滴滴”响起,一条特惠订单跳了出来。800米,不远。我拧转电门,心里盘算着这一单的收益,希望目的地不要太偏。


见到那位穿着皮毛马甲的女士时,我下意识地觉得她可能不太好相处。她的车很新,这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新车车主往往更挑剔。果然,打开后备箱时,我心里就开始叫苦。里面堆得半满,我那辆折叠电动车得费点劲才能塞进去。


“千万别碰着什么东西……”我一边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一边在心里默念。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电动车金属部分与后备箱内壁不可避免发生了摩擦。


她下车了,手指精准地指向垫子上的一处痕迹。“这里刮花了。”


我心头一紧,一股混合着无奈和些许愤怒的情绪涌上来。我几乎可以肯定那不是新伤,那痕迹的颜色和磨损度……但我能争辩吗?不能。“不好意思,”我听到自己用职业性的、带着歉意的语气说,尽管内心满是不甘。争吵只会让事情更糟,我这样安慰自己。


一路上,车厢里的空气几乎是凝固的。我专注开车,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预感到这事儿还没完。


果然,到达目的地后,她直接索要免单。看着她理直气壮的样子,我内心苦笑:“系统自动扣的费,我哪有这个权力?”她的愤然离去,和摆摊小哥的询问,都让我觉得有些荒谬。


电话响起时,我深吸了一口气才接听。那头的咆哮声让我把话筒拿远了些。当她提出加微信时,我内心挣扎了一下。“算了,破财消灾,这趟白跑就当买个清净,服务行业就是这样……”这个妥协的念头刚冒出来,我甚至已经准备接受一点小小的经济损失了。


然而,她紧接着喊出的“50块”,像一盆冷水,瞬间浇醒了我。


我心里那根一直紧绷的弦,“啪”地一声断了。所有的隐忍、妥协和试图息事宁人的想法,在这一刻被一种清醒的愤怒取代。这不是在解决问题,这是在敲诈。得寸进尺,莫过于此。


“您去投诉吧。”说出这句话时,我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挂断电话,胸口那股憋闷感奇迹般地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出去的舒畅。


但这种感觉没持续多久,现实的担忧便浮上心头。她会投诉吗?我的服务分会受影响吗?那可是直接关系到后续接单和收入的……这种忐忑,像背景音一样在我脑海里盘旋了一整天。


夜深人静时,我反复回想整个过程。我后悔吗?不。但我学到了两点:


1. 我的直觉是对的——看到新车时就该启用最高戒备,那块自备的防护垫必须垫上。这不是认怂,是职业防护。

2. 我的退让是有限的——当对方的目标从“补偿”明显变成“勒索”时,最好的应对就是关上大门。内心的平静,比那50块,甚至比可能被扣的分数,都更重要。下次,我依然会先说“不好意思”,但绝不会再主动提出转钱。我的善意,不该成为别人拿捏的工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