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7.01夏至十一日//婆罗门引·八水绕长安之潏河//夏至·夏景·夏意(十一)

      题记:潏水西行,洄溯莽苍,终南雪涧,幻化琼浆。分渠汉阙,通云上殿,载炭隋舟,浪过漕乡。杜曲花湮,诗客归棹,樊川月冷,碌碡凝霜。千年暗涌,归于明鉴,一拭皂河:碧玉仙妆。 

婆罗门引·八水绕长安之潏河

      终南倒泻,龙分雪涧走西荒。  秦川独溯苍茫。暗渡隋堤炭火,星夜载漕乡。碾碌盘石冷,堰锁寒霜。 

      樊川旧裳,雾湮棹、月沉舱。谁记清明渠上,拭尽沧桑。  潏波重光,看新碧、漫过残岩坊。  皂河醒、漫理新妆。 

          八水绕长安之潏河三叠

      西安人常言道:“八水绕长安。”八水之中,潏河最是蹊跷。当渭水东流、灞水北去、沣水南奔之时,独有这潏河倔强地自东向西而行。它从终南山大峪口涌出,便执拗地逆着地势,在樊川的沃野间划出一道西行的水痕,如一个执拗的叛徒,在众水东流的秩序中偏要独辟蹊径。

      潏河曾是汉唐长安的生命血脉。汉代工匠引潏水入城,唤作“清明渠”,白玉石砌成的渠道在阳光下泛着清辉,蜿蜒穿行于长安城阙之间。渠水直通未央宫太液池,池上龙舟凤舸游弋,宫娥素手掬水,水藻缠绕的玉指在阳光下透出淡青色血管。唐时更将潏水引入金光门内,成为宫廷血脉。

      潏河下游故道在历史中悄然变身,人称“皂河”。隋唐漕运盛时,此河上夜夜行船如织。南山木材与木炭在星火中顺流而下,舟子吆喝声穿透薄雾。木炭入城,炭灰便浮在潏河水面,如一条流动的墨色丝绸。

      唐代樊川曾是潏河岸边的锦绣之地。少陵原与神禾原夹峙的川道中,潏水如碧玉带穿行。杜甫曾在此泛舟,船桨拨开水面浮花,花瓣沾湿了他的青衫。韦应物、白居易亦在岸边筑草堂而居。潏水之畔的桨声与诗韵,在千年后依然能在水波中寻得余响。

      然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潏河化身皂河的这段水道,已成西安城西工业废水的归宿。浊流裹挟着各色化学物质的残渣,翻涌着刺鼻气味,河面浮着油腻泡沫。这条曾载着杜陵诗客轻舟的河流,在工业时代蜕变为一条“玄蛟”,鳞甲间渗出黑涎,蜿蜒穿过城市腹地。

      近十年间,西安人开始为潏河洗去污名。截污管如巨蟒潜入地下,吞尽污流;河道清淤后,岸坡被茵茵绿草覆盖;再生水汩汩注入,皂河重拾潏河的本名。在香积寺河段,竟已有白鹭飞回,纤足点过水面,漾开圈圈涟漪——那水波清得能照见秦岭的云影。

      潏河河道旁,考古工作者曾掘出唐代碌碡堰的遗址。石堰上苔痕斑驳,却仍可辨当年斧凿痕迹。古人依少陵塬断层修筑此堰,分潏河水势,防洪与灌溉兼得。今人在不远处建起水质监测站,电子屏幕闪烁的蓝光映在古老的石堰上——一个测量着水的纯净,一个曾驯服水的狂放。

      潏河自终南山流出时,水质清冽如冰雪初融。它西行穿越三千年时空,承载过汉宫月、隋堤柳、唐时诗,也吞咽过工业时代的苦果。如今站在香积寺石桥上,看水流在修复的湿地间迂回,白鹭掠过水面,恍然觉得这西行之水,终是绕回了文明的起点。

      潏河如一卷被反复书写的长卷:汉唐的工笔重彩,工业时代的墨污点染,而今生态水墨正渐渐晕开污迹。当河面重新映出终南山的倒影时,八水绕长安的千年偈语,才真正在潏河的西行轨迹中圆满——它流过废墟与新生,最终在清澈的涟漪里照见了自己最初的容颜。

      这西行不悖之水,原是一面映照长安的青铜古镜。

            2025.070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247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867评论 0 2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327评论 0 1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489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