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
这是一篇长篇小说,主人公是田村卡夫卡,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这本书也是围绕着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展开的,在卡夫卡十五岁生日这一天,怀揣着父亲最为恶毒的诅咒:“你迟早要用你的那双手杀死父亲,迟早要同母亲交合”离家出走了,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个图书馆的角落里求生。
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从小被母亲抛弃,母亲把九岁的姐姐带走了,遗留下他,父亲虽说是个雕塑家,但却对自己的儿子下这样的诅咒,他为了摆脱父亲的诅咒,离家出走,在去四国的路上,认识了樱花----一个长得极似他姐姐的人,在四国认识了大岛----一个阴阳人,佐伯----甲村图书馆的馆长,故事从此开始。
刚开始时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一切都是一个谜,当深入地读下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所有的事情皆有联系,这大概是所有日本小说的统一套路,但这本书确实疑点重重,存在着两个世界,异灵和真实的世界,村上似乎想要表达什么,却未有体会出,仅有的体会便是这十五岁的少年,经历着实不一般,想要摆脱父亲的诅咒,但冥冥之中却有定数,是离家出走让他父亲的诅咒变成了现实,这样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没有做错什么,他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喜欢上了15岁佐伯的卡夫卡,他是善良的卡夫卡,也是一个自由灵魂的卡夫卡。
再回到故事当中,卡夫卡在四国起初是住在宾馆的,每天上午去健身房,下午去图书馆,当有一天晚上他醒来发现自己身上沾满了鲜血,惊慌失措,在四国几乎不认识人,找了樱花救援,樱花收留他住下一晚,第二天他走了,去往甲村图书馆,找大岛,大岛带他去森林深处住了三四天,回来之后在图书馆工作,这时发现新闻报道父亲已死,不知凶手是何人,但卡夫卡深信这和自己多少有关系,直到警察找上门之后,卡夫卡又去森林里住了一星期,最后回到图书馆被告知佐伯已死,他决定重新回到自己的地方,继续读书。
大岛类似于卡夫卡的精神引领者,他在许多思想领域都给以卡夫卡深刻的见解,在卡夫卡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也是大岛帮助了他,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两个女人在图书馆找麻烦,大岛用激烈的言辞对付她们,最后是给卡夫卡这样说的:“只有受歧视的人才明白,痛苦这东西是个别性质的,其后有个别伤口留下。所以在追求公平和公正这点上,我想我不次于任何人。只是,更让我厌倦的,是缺乏想象力的那类人,即虚空的人—他们以稻草填充想象力的部位填充空虚的部位,而自己又浑然不觉地在那上面走来窜去,并企图将那种麻木感通过罗列空洞的言辞强加于人”。自以为是的想法,却是害了他人,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地活在我们身边。
卡夫卡还结识了一个人,佐伯,一个五十岁的女人,永远穿着蓝色连衣裙,伏案在桌面写着东西,这是卡夫卡对她的印象,佐伯也是一个命运凄惨的人物,年少出名,痛失爱人,离家远居,中年才回到这个图书馆,生活在这里的卡夫卡命运也和佐伯交织在一起,他越来越对她好奇,爱上了佐伯,怀疑佐伯就是自己的母亲,才明白父亲的诅咒的用意,他得不到的东西,最终交由儿子来完成。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诅咒,但这样的诅咒只存在于小说当中。
这本书中分为两线,其中另外一线讲述的是一个发生意外的孩子--田中,因为意外事件变得神志不清、读书写字全都不会,但却能和猫说话,生活节俭,靠着低保生活,但却是一个能干的找猫达人,寻找猫的过程中遇上了杀猫的人—琼尼·沃克,他要收集猫的灵魂,做长笛,却要求中田把他杀了,中田杀了他之后便离开家,因为他脑子不好,所以不知自己要去何处,到了一个地方之后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便被精神引领,路途中认识了野田,同田中一起寻找入口石,最后在图书馆遇见佐伯,与佐伯交谈之后,佐伯便去世了,焚烧佐伯交代的东西,他也相继离世,最后由野田来关闭入口石,将一切都归位。这一切的事件很玄幻,认识的人和发生的事情也很疑惑,但每件事情也串串相连。
为什么村上会写这样的一个故事?而且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他这样认为的,少年,他们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身上类似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困惑和犹豫。所以他想投身于成人的世界当中,选择离家出走,但却不知那里有伤害他的力量,即在现实当中,又在现实以外,也有人愿意拯救他的灵魂,被赶往世界尽头的时候,又以自身的力量返回。这就是村上写这本书的原因,因为少年是可变的,有很多因素可以促使我们改变,我们的心智还不算成熟,接受的知识也是别人给的,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一旦闯荡久了,返回的时候,再也不是那个少年的自己,已经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了。
我们的命运不如故事中卡夫卡那样充满着玄幻色彩,但至少我们在十五岁的时候,也是一只迷途的小羔羊,漂浮在这尘世,也会遇到诸多的困惑和怀疑,遇到不同的人,有些是精神的导师,有些是刽子手,每个人大多诸如此类,在跌跌宕宕的起伏中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