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高中时代,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Z,好到有人问:“你们是亲姐妹吗?”“当然了!”说完我们相互看着对方,哈哈大笑内心真的特别暖。
Z,开朗活泼,特别优秀,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都很好,而我则是木讷安静,人缘自不必说。是啊,都说两个天壤之别的人是不能长久呢,而我们又怎么能处的那么好呢?
当然,我们出现过分歧。她的家境比我好,爸爸是劳模,妈妈是中学教师。我家的经济来源只依靠爸一人做苦力,妈没有文化勤俭持家,又加上姊妹多,所以生活多少有点节俭。在“消费”这个话题上我们不知吵了多少次,她在生活上可以随意消费,家里不缺的就是钱,而我每次花钱都要精打细算。一次,另外的朋友过生日,她花钱买了礼物,最后自己的生活费不足。Z向我借钱,我劝她说:“礼物没必要买那么贵,差不多就行了,因为我们现在没有经济基础,一切开支还都是依赖父母,他们挣钱也不容易。”听了这话,她似乎有些不情愿:“我爸妈挣钱,我该花!”
那一刻,我便不再想和她争论。因为我知道,那已经没有意义,我们两个人所处的生活不一样,经济观念不同。她体会不到我过得是什么生活,那种生活,是不允许你铺张浪费,胡乱花钱的拮据。
她会花钱买各式各样的衣服、化妆品,会去吃高档的美食,而我舍不得,我知道,自己在学校节省一点,在工地卖力的爸可以少干一点。我一直认为中学时代没必要去打扮成漂漂亮亮的女神,身边女神那么多,怎会缺我一个?我们还那么年轻,等将来经济独立时,挣多少花多少都无所谓,因为那份钱是自己挣的,花得也安心。Z始终不能理解我,总是嫌弃我太节俭,不舍得花钱。我很生气。所以每每谈到金钱方面,我们总会争执。
后来,终究忍不下去,就断了联系。
当后来遇到了家境和我一样的朋友G,我的内心才释然。或许是G本人的善良,亦或是属于同一阶级,感觉与她相处很安心。她会和我一起去吃路边摊上的烧饼;会连续几顿吃泡面;会去吃最便宜的热干面,就算是馒头就着咸菜吃,依旧觉得很香。如此下来,省下的钱我们会买书,会向家里少要点钱。
现在,我和G,一直保持着联系,她成了我最好的闺蜜。
我们都在想,交朋友要门当户对吗?这没有绝对的答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以利益为前提的,也有只为纯粹的友谊。多年的交友经验无时无刻不告诉我,交朋友有时确实需要门当户对。和一个家境不同的人在一起,由于两个人所处的生活条件和方式不同,必然会产生差距,就很有可能出现富人会挑剔、讲究,娇生惯养,看不起穷人的现象。这种所谓的种族歧视无疑会给那些经济相对弱势的人的心理造成阴影。其实,无论是否门当户对,如若友谊地久天长,那便是最幸运的,因为我们的生活所需要的,恰巧是那没有铜臭,最最纯粹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