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交加(林婧彤)

——浅析《项脊轩志》思想感情

明朝古文家归有光所写的《项脊轩志》是一篇抒情散文。全文篇幅不长,作者记录的也许只是点点滴滴的家庭琐事。抒发的却是悲喜交加的思想感情。

    文章第一段中,归有光写道:“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在后文中,无处不体现着“喜”与“悲”的情感。

    从文中,读者不难知道:项脊轩空间狭小、环境简陋,而且光照不足。于是,归有光修补了房顶的漏洞、筑了矮墙、种了花草,还借了满架的书。这下,项脊轩便变得雅致起来,狭小的阁子也亮堂了。在“三五之夜”,还可以赏美景,“珊珊可爱”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愉悦。

    到了十五岁以后,归有光关闭窗户,在轩中静心读书,即使轩东是厨房,人来人往、甚是嘈杂,又有什么关系呢?轩中的安静给读书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这何尝不是可喜之处?

    文章除了讲述令人快乐的事情,更多的是在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悲伤。从一些情感外化词句,我们能够知道这种悲伤是愈来愈深且层层递进的。伯、叔分家时,归有光虽然没有用情感外化词表达内心的伤痛,却用寥寥数语“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描绘了分家之后的混乱。而更让人心伤的,则是庭中隔阂由“篱”化而为“墙”的情节。原本和睦的一家人,隔阂越来越深,如陌生人一般。作者身为一介书生,只能在轩中默默读书,无力阻止,其内心的悲凉可想而知。

    后文中,作者怀念、回忆起家中的先妣、先大母。在古义中,“先”是“对已经死去的尊长或祖先的尊称”,看到这个词,心中的悲恸油然而生。老妪的话语令作者回忆起母亲的昔日音容,祖先的象笏至令作者念起已逝祖母的嘱咐与激励,温暖的话语犹在耳旁,使人“长号不自禁”。

    悲伤之情表现得最为沉重的是归有光与妻子的感情。由“吾妻死,室坏不修”,读者能了解到夫妻二人感情之深,这致使在妻子死后,破旧的、曾经温馨的空间不被修补。那“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时光,是归有光心底无法弥补的一道裂痕。作者在庭中种了一棵枇杷树,此树有多子多福之意,以悼念亡妻。虽在最后一段没有一个“悲”字,最后一句的间接抒情,也令读者为这深沉却悲剧的爱情所叹息。

    全文悲伤与喜悦相互掺杂,对已故之人的怀念、对读书时期的回忆,都汇成笔尖的文字,流淌在纸上,也流淌在读者的心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项脊轩志》的时候,归有光18岁。 归有光,生于明代1506年。字熙甫。号震川。 项脊轩是归有光家中,位于庭院南...
    四月Apr阅读 2,208评论 0 1
  •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
    张简亦阅读 2,337评论 4 5
  • 寂静的夜里,响起了一阵清晰的咔吱声,那是开锁的声音。 谁?我一下就被惊醒了,忙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来到门...
    郝先生c阅读 465评论 5 2
  • 老家县城最近半年开始拆除旧建筑,建新的古建筑,我在外上学,不知道县城里某一处几十年的老建筑,下次再回来还是否存在,...
    BigSmoke丶阅读 2,374评论 30 73
  • 时间:20170829坐标:北京天气:晴 昨天代码提测之后,手上的工作稍轻松一些,翻了十天前写的项目代码,不堪入目...
    废柴芬格尔阅读 17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