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年的科举考试,最重要并非选拔人才,而是其精髓影响了世界

高考全国统考已顺利结束。考场上大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一分之差就淘汰万人之下,其残酷不言而喻。相对于现代高考,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是不遑多让。对于古人而言,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这是多少人梦寐已久的事情。要实现鱼跃龙门,大多数人迈不过的一道坎就是科举考试。

科举,顾名思义就是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广义上起始于汉代,一般认为始于隋朝,其标志性事件就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从这一年算起,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在我国存在长达1300年之久。

科举制度存续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历史学者何忠礼看来,科举制度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士子应举,可以“投牒自进”,不必经过推荐环节;二是“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三是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

从内容上看,科举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一面。如,唐代重诗词歌赋,宋代重实际能力,明代重文章格式,清代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从程序上看,层层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第一步,自然是通过地方学政举办的县试、府试和院试三场考试,取得秀才的功名;然后参加京师以及各省省城举办的乡试,成为“举人”;如果不满足于此,还要参加京城举行的会试,考取“贡士”功名。“贡士”如果被录取,则要最后进行一场殿试,由此就产生了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了。

从作用上看,科举制度相对公平,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是为朝廷选贤任能的重要途径,成为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

科举制度在我国存续千年,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作为一种优秀的政治制度,他对人类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就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所说的从中国学过去的考试制度就是科举制度。

英国是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在近现代制度建立前,英国人对科举制度表现出了少有的关心。1583年,葡萄牙修道士胡安·冈萨雷斯·德万多萨在《伟大的中国》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后,有关科举制度的论述便出现在大量的英文著作中,对其极尽赞誉之词。19世纪初期,英国派外交使节到实地考察科举制度。随后,东印度公司开始效仿科举建立了独立于政党之外的政府官员的“考选制”,不久英国在本土实行文官考试制度。

由于英国的推动,而且文官考试制度比较系统并卓有成效,法国、美国等国纷纷效仿。西方国家对于科举制度是有所取舍的,大致是吸取了科举制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空疏无用的经义文章。当然,这一内核至今仍然存在,成为全球通用的人才观。正是由于这个作用,西方人对科举制度的评价非常高,甚至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值得注意的是,科举制度成熟于我国,然后传到欧美,经过改造升华后,又回归本土。对于我们来说,这一过程,太过曲折,充满苦痛,布满荆棘,当然也不乏耻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历朝历代的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
    李洪焱阅读 3,831评论 0 5
  • 亲爱的小豆豆,你好啊!今天你刚好满7个月。是一个大姑娘了呢。妈妈把世界上最美的祝福都送给你,愿你坚强乐观从容坚定。...
    sunicecc阅读 3,411评论 1 0
  • 5月28日,星期一,天气:多云 今天天气闷热,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咽喉干涩,总想吃凉的食物降温,以缓解突如其来的燥...
    杨梓萌妈妈阅读 2,795评论 2 5
  • 以前对于纸质笔记本我是嗤之以鼻的,现在都信息化时代了除了学习谁还会用纸质笔记本这么老土的东西。但作为一个整理控...
    翩跹浅浅阅读 5,639评论 1 4
  • 不要在乎写了什么东西,在最开始的阶段,我们需要的拿起笔来,好好的踏出第一部。勇敢的踏出第一步比其他的构思,结构,主...
    孤灯邪影阅读 1,7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