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行里的微光

风掠过窗台时,总带着些细碎的声响。

楼下那株老月季,被邻居嘲笑了三年——有人说它枝干歪扭,不该执着地往高处长;有人劝着该剪了重栽,免得浪费地力。

可它不管,春去秋来,只一门心思地把根往土里扎,把芽往阳光里送。

人有时候也像这株月季,会被旁人视作“傻瓜”。

为了一个模糊的念头,比如画一幅总也不满意的画,写一段反复修改的文字,或是守护一份不被看好的关系,便一头扎进去,不管不顾。

旁人眼里的“不值得”,在自己心里却成了“非如此不可”。

这种“傻”,其实是一种屏蔽杂音的专注。

就像孩童搭积木,不管周围多喧闹,只盯着手中的方块,一次次推倒重来,只为搭出心里那个模糊的城堡。

成年人的世界里,这样的专注太难得,我们总在计算得失,权衡利弊,生怕行差踏错,成了别人口中的“傻瓜”。

可恰恰是那些不计后果的投入,那些旁人不解的坚持,才像在黑暗里摸索的手,终有一天会触碰到想要的答案。

就像那位老月季,第三年的春天,它忽然开出了一朵硕大的花,花瓣层层叠叠,在阳光下泛着温柔的光。

路过的人都停了脚步,没人再提“歪扭”和“浪费”。

原来那些被视作“愚行”的坚持,都在悄悄积蓄力量,等待一个绽放的时刻。

生活从不会辜负真正的投入。

那些为一件事疯狂的日夜,那些不被理解的执着,终会在时光里沉淀出答案。

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傻”得纯粹,“傻”得坚定,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里,守住了内心的微光,也守住了抵达答案的可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