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方法,堵住你的财富漏洞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扰:为什么明明感觉自己很努力在赚钱,但是回头却发现总是留不住钱。

在生活中,无形中有很多方式我们的财富会不知不觉溜走。

以下常见的漏财,看看自己种了几点?

一、关注家里的漏财

我们的家里有许多容易漏财的地方。不信,我随便说几个:

冰箱

很多人都是一周去超市一次,然后一次性把近期需要的食物买回家,如果我们的冰箱囤积过多的食物,是很容易导致漏财的。

首先是因为食物就算放在冰箱,也可能因为放久了也会变质,会让我们吃进不新鲜的食物,容易导致生病看医生需要花钱,其次就算没有吃,也会导致食物的浪费而导致漏财。

餐桌

餐桌也是很容易造成浪费和漏财的地方。

每餐饭菜只要准备足够人头的分量的食物即可,健康的饮食方式提倡吃7分饱,对身体有益。

这样不仅不会因为最后的吃不完而导致食物浪费,而且可以节省自己在准备饭菜过程中耗费的时间。

衣柜

很多女性喜欢购物买衣服是天性。

但是如果我们的衣柜里总是囤满了很多廉价衣服,那就会导致因为没有一身自己真正满意的衣服而继续买买买。

这样不仅占用衣柜空间,还会浪费钱财。

可以选择几件稍微昂贵质量好经典款,在任何时候穿都不会过时,同时不会把整个人的档次拉低。

偶尔搭配买一些时尚款的衣服,再搭一些不贵但是多款式的配饰,就可以穿搭出非常多不同的风格。

二、留意自己的消费意识动机

做一件事情的动机非常重要。

可能很多人不会去留意,自己在平日消费或者购物的时候,动机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占有它,为了与人攀比,还是看中它能够提供的价值?

是否能分辨清楚是出内在的匮乏想去占有它,还是出于更多的爱,看中它背后够带来的价值?

价值分为许多方面,有使用价值,情绪价值和投资价值和圈层人脉价值等等

比方说,有的人买奢侈品,名牌包为的是面子好看,为了虚荣攀比,这种消费它是无底洞,只会越陷越深……

但同样买奢侈品名牌包,有的人为的是保值甚至投资,那就是两个概念的事情。

有的人买豪车,为的是背后的圈层价值,因为在某个特定的圈层,那只是一张入场券。

价值的大小,跟价格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有些人会出于发泄情绪而购物,那就是漏财。

其实无需通过消费给自己带来情绪的满足。

在家里装饰一束简单的花草,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情绪平和的巨大价值。

三、防范于未然

预防总比事后补救的成本来得低。

给自己做好基础的保险措施。保险不能帮我们避开疾病和意外,但是可以保证哪天意外和灾难来临时,自己有基础的抗风险能力。

再比如健康,平时注重锻炼身体,营养素补充和进食新鲜的食物,总比生病了去医院看医生花钱更来得实惠。

营养素和新鲜的食物都不贵,但是生病的代价可不仅仅是医药费,它还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状态,耽误工作时间,会影响你的进财。

四、规划好你的时间

“时间就是财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如果不想让自己漏财,切记不要让自己赶时间或者迟到。

在金刚智慧中提到,迟到是一个极大的漏财种子。因为迟到我们是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就是在谋财害命。

记得有一次我在深圳约了一个价值2k的消费项目,需要从广州南站坐高铁去到深圳。

那天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我因为几分钟之差,没有及时进到高铁站,而被拒门外。

高铁不会等我,深圳那边的项目也不会等我。就算改签高铁也无济于事,因为过时不候且不退款。

最后导致自己不仅白白浪费了钱,而且也浪费了前后折腾了半天的时间。

打从那次起,我坐高铁再也不敢迟到了。

你会发现,在你不赶时间,提前规划的情况下,做许多事情你都是有选择的,而且它的成会比你在紧急的时候更实惠。

拿出门打车来说,提前10分钟打车,你可以不紧不慢选择你需要的车型,选择经济型的车型会比快车便宜很多。

再拿网上购物来说,如果你提前一天在美团优选上购买一些不紧急用的物品,第二天回家经过驿站顺手拿回家,会比你直接在美团叫小象30分内必达实惠很多。

一样的服务和效果,但是你的成本是却是不同的。

这其实是一种懂得规划时间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红利。

五、简化生活

如果单纯是满足生活所需,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

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

少去很多物欲,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意识腾出更多的空间,去创造更多。

我很喜欢清理家里多余的杂品。同样使用性能的物品,有1-2分足够使用即可,从不无限度购买囤积。

有许多人会出于见到商场打折而去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最后浪费了钱也占用了家里的空间。

我曾经见过有人,即便像踩脚垫这种不随意更换的物品,也可以每次见到商场便宜搞活动就买下,最后家里囤积了十几张踩脚垫。

我们使用的物品,不需要“多”,只需要“精”。

在使用的时候能够给我们带来不错的体验感,那它就是对的。

其实在生活中会容易导致漏财的地方还很多,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是否有意识去留意和发现到它。

保持自身的觉察,可以帮助我们慢慢堵住财富的漏洞,做个不漏财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