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北美崔哥的段子,其中有段崔哥讲到,他认为美国人最值得中国人学习的一个习惯是,随时随地赞美别人。看到女性就夸 You are beautiful, 看到小孩就说 You are so cute, 看到老头就说 You are sexy,或者还可以说 I like your coat.
崔哥解释道,发自内心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表情相貌都露出好来。不信?你回想下有些人背后说人坏话时,是啥表情?崔哥惟妙惟肖地模仿了一下八卦女鄙夷别人的表情,确实难看。
发自内心,真诚地赞美身边的人事物,这是我前几年才懂得的道理。敢于赞美,至少证明你对生活还有热爱,你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在你生活的环境里,总会有你喜欢的,欣赏的或者羡慕的美景,好事或他人优秀的个性品质。当你发现这些真实存在于你身边的值得赞美的事物时,你总不表达出你的赞美之声和欣喜之情,那你还是具有正常人类情感的人么?你还具备审美情趣、价值判断能力和自由表达权力么?
由崔哥的段子,我又想起另一个段子,说美国是一个夸奖泛滥的国家,不管小孩多差劲,父母总是一个劲夸自己小孩: You are great! You are special! 关于这一点我虽然没有到美国亲眼见证过,但是我从无数的美国电影里屡屡看到过这样的情节,对此非常印象深刻。在某个层面上,美国确实是一个充满着鼓励文化的国度。
鼓励,就是发现亮点进行鼓舞并激励。美国人习惯逢人就夸,见人就笑,除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自信与富足之外,可能就是美国人善于发现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同时欣赏与众不同的东西,而且作为自由之国的圣地,国民可以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观察到的特殊之处,传达自己的欣喜之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国民有点泛滥的赞美与鼓励之风。但是,这个至少目前来说绝不能说是坏事。因为美国强大的创造力,无限的活力,正与这个赞美与鼓励之风密切相关。
基于共同信仰与价值观之上的与众不同,而受到别人的赞美与鼓励,会使得大家更加希望自己能够make a difference,极致如乔布斯者就会喊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特别喜欢好莱坞的动画电影,每每被其中的绝妙创意震撼到。奥斯卡颁奖晚会,与其说是一场演艺界靓男俊女的盛会,不如说是一场创意与创造精英的盛典。正是大批如好莱坞影视圈专业创意精英们的天才创造,才使得美国在各个领域一骑绝尘引领世界的发展潮流。
因为自由,因为赞美,所以美国创新与创造。
反观我们中国,情况就有点让人无地自容了。从政治层面看,我们一面删帖、禁评、砍账号,一面又鼓吹创新创业。这比亨利·福特说的“我需要的只是一双手,却带来了一个脑袋”更不可理喻。钳制发声,又要创新,臣妾们做不到啊。
从文化上看,东亚国家都是偏内聚的文化,而且有着绵长的集体主义影响。西化如日本,也是内敛得不行,否则日本人的自杀率就不会那么高了。不赞美不同,不鼓励颠覆,一切都要讲秩序、论尊卑,要时刻顾及他人的感受与影响,不能出格。所以日本虽然先进发达,却只能在细微的技术层面能够进行极致的研究发明,但是颠覆性、系统性的创新却出不来,而且在互联网时代,日本的技术创新贡献却貌似聊聊。以日本举例,其实是想说我们更差。
我们的体制,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历史包袱,凡此种种,从根源上扼杀创意,抑制创新,从骨子里就掐灭了创意的苗头。能够侥幸冒出来的,实属奇葩,真得拜谢不杀之恩。所以华为是奇葩,因为华为的科技创新,真是从石头缝里挣扎出来的。而华为80%的营收来之海外,也透露了一个天机,即利用国外资源,整合创新,如通过跨国并购,整合国外的研发、技术力量,实现在国内暂时难以突破的创新瓶颈。这或许是国内企业可资借鉴的一条妙法,以跨国并购作为国际战略创业的核心机制,在整合国际资源占领国际市场的同时,实现技术创新的跨越式突破。
这也是迫不得已的没有办法的办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创新的土壤贫瘠不堪,从适宜创新的机制、文化到经验积累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的发育不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地改观。我们只好围魏救赵,远交近攻。以万物皆备于我的意识,借助国际化的力量实现成长。创新之路,道阻且长,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一点点去做,一代代人努力,我们终会超越美帝的吧。
所以,虽然我们可能还暂时做不了太多,那就从朋友圈里,为你认同的价值观,你欣赏的人,你喜欢的文字或美图点赞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