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妈给我打电话,提到了我表姐,说到表姐,妈妈跟我说:
“你不知道,你姐她是真孝顺,你姑姑胃不舒服,她带你姑去做无痛胃镜,我那时候做胃镜的时候都难受死了……她还给你姑姑买了好多东西,让她别累着了……”
我妈不停地夸奖我表姐孝顺。也许只是传达真实事件。
然而,作为女儿,我听着是不舒服的。
具体怎么不舒服,我也说不上来。
她不止一次跟我说:“人一定要孝顺,不孝顺天打雷劈”。
虽然是结合别人的故事说这句话。可我听着咋那么难受。
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晰的,作为女儿,我会回忆过去并猜想: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了,没有做到“孝顺”的标准?
中国是个孝道文化深厚的国家,作为中华儿女,“孝”仿佛被写入了集体潜意识,一旦子女有任何疑似“不孝”的行为,肯定会被戳脊梁骨。
以至于中国的儿女们,在这种畸形的“孝文化”下活的战战兢兢,负重前行。
最近饺子导演的《哪吒闹海》爆火,网上还有一个老版的哪吒闹海动画,这部影片情节更贴近原著,里面有个广为人知的镜头:哪吒自刎。
哪吒自刎,表面上他是不想拖累父亲和陈塘关的百姓。
实际上是反抗父权,反抗传统孝道。
首先是父权,李靖虽然打心眼里疼爱孩子,但控制欲极强,凡事要求哪吒必须按照自己的章法做人做事,所以哪吒是对自我的救赎,他不愿继续活在父亲的个人主义和他所谓的三观之下。
其次是传统孝道,无论是哪吒还是我们,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如同一把无形的枷锁,禁锢着我们必须要尊老敬老,哪怕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并不绝对正确,作为晚辈的我们必须听之任之。
这也导致了哪吒为什么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就好像是在说:
从今以后,我不欠你,我已经全部还给你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父母这样说:
“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你怎么能这样对我说话?”
“没有我,哪有你?”
“我们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
“你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我的!”
实际上,孩子听到这些话,并不会心生喜悦,反而会觉得窒息。
昨天在刘思毅的私域直播间,他提到一个关于无法面对原生家庭的原因,他说:
“我问过很多人,他们都说自己无法和父母和解,不是因为父母早年对他们的伤害,而是自己无法面对自己未能满足父母的某些需求!”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妈妈在我面前强调孝顺,我不舒服的原因了。
作为人类物种,写在基因里的建模系统,会自带忠于父母的特质,也是林巨老师提出的人性的第一原理:小婴儿对妈妈链接的渴望。(妈妈是广义的妈妈,可以是所有的养育者)
当父母过于强调“孝”,孩子会自我怀疑,自我谴责,觉得自己没有满足父母。这本身就会削弱孩子的力量感。
有一位学习潜意识课程的朋友分享:
“我发现我做功课,总是表达不出来。原因居然是,我看到父母是我的恩人,面对恩人,我怎么能骂的出来呢?恨出不去,爱不会来。所以功课一直卡在那里。”
孝道本没错。如果孝道没有爱,那便是枷锁。
如果给的“爱”是恩情,那么孩子给的就是“还债”。
比天高比海神的恩情,换来的就是沉重的还不完的债。
你很难看到只谈爱的家庭,孩子是不孝顺的。
所以,强调“孝”的父母,是在害怕什么吗?
是无法维护自己的父权/母权?还是担心孩子不孝自己难堪?
胡适写给孩子的一封信非常应景,也送给大家: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
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生命最美的传承,不在于债务清偿,而在于让每个灵魂都能轻盈地奔向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