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部6星妖作 |《理解漫画》

这本书我想打6星。我将采用阳老的卡片精读法写下作者重要的观点。如果你想知道6星的原因,可以直接拖到最后。


理解漫画

反常识卡

卡通形象容易带入自我认知

  • 反常识:我们虽然看不见自己,但经常对自己保持着认知。例如和他人交谈时时不时生成关于自己的片段的印象。例如脸部保持着怎样的表情、身体是什么姿势等。而这样的模糊的片段的印象就是卡通的形象。
  • 印象:一直觉得卡通吸引人是因为其易于理解。
  • 例子:电影强调的移情也有类似的作用。只是相比卡通,它更强调需要、感情、价值观的带入。
  • 出处:《理解漫画》
自我认知

我们和无生命物体互动时的自我认知

  • 反常识:我们和无生命物体互动时,会在其注入自我认知。例如我们开车时,我们的感受远远超过五官接触到的感受,整辆车其实存在在我们大脑中。汽车成了我们身体的延伸,我们变成了汽车。两车相撞,我们通常说你撞到我了,而不是说你的车撞到我的车了。
  • 例子:
    • 基于此,漫画中用简化手法画物体时给其注入了生命,因此它站起来说话不觉得奇怪。漫画画的是观念的世界。
    • 你踩了我,新鞋,"你踩到我鞋了",旧鞋,"你踩到我脚了"。是因为新鞋的物理属性比较强,和我的互动还没那么多么?
  • 启示:观察人们提及物体时却用了自我或他人带入时的例子。
  • 出处:《理解漫画》
无生命物体互动时

视觉艺术的框架

视觉艺术的框架

频繁利用知觉封闭性创造了更多互动

  • 反常识:
    • 例如下面这幅图,两个画格之间的事是读者自己脑补的。这就是所谓的知觉封闭性。如作者所言,电影只在特定效果中利用想象力,漫画运用更频繁。读者有准备地和主动地动用知觉封闭性,而漫画利用此模拟时间进展和状态改变。
    • 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不仅给了观众很多,同时也会向观众要求更多的回报。
  • 例子:这也是大脑爱模式的一个例证;在互动性这点上,没有哪一种形式如漫画一般。电影虽然差距也很大,但可以排的上第二了。
  • 出处:《理解漫画》
知觉封闭性

日本漫画的独特之处

  • 反常识:
    • 在画格过渡类型上,除了东西方漫画皆有的时间到时间、动作到动作、对象到对象、场景到场景之外,日本漫画比西方漫画更多使用视角到视角的转换。它们大部分用来建立一种面对环境的情绪或感觉。时间好像是停止在这些无声、冥想式的组合之间了。传统漫画用画格推进时间,而这里读者必须用分散的画格碎片组合成一个静止的时刻。
    • 传统西方艺术强调以目的为导向,强调连续。而东方艺术重视留白。
  • 出处:《理解漫画》

漫画如何表现时间

  • 反常识:增加画格、增长画格等。
  • 例子:在语言中,紧密度表示效果强度。例如 unhappy 比 not happy 更难过。也是用空间形式来表达某种抽象意图。
  • 出处:《理解漫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空间表现时间

漫画中的隐喻

  • 反常识:漫画除了真实展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也有符号隐喻,例如用线条表示气味、用背景表达感情、用形状表达音质、用线条表达运动。一个没有隐喻的世界是怎样的?5000年前的那个世界可以给我们线索。那时展示=描述,描述=展示。
符号隐喻、感情、声音、运动

5000年前的世界

技艺的6个层次

  • 反常识:任何一门技艺,从内核到外观分为概念、形式、风格、结构、工艺和外观。对于漫画来说,工艺是透视画法、人体解剖画法等等。结构是叙事、布局。风格是漫画家的个人风格。任何一门技艺,艺术、产品设计、投资等等,我们都是从外观入手开始模仿学习,在各个阶段都有人放弃。等有了风格之后,通常会站在概念和形式的二叉路口,有些人走向形式的突破,如绘画领域的各种主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有些人往概念发展,就是那些特别会讲故事的卡通漫画家。
  • 印象:太牛逼的见解。为学习者指明了路径。我现在处于哪个阶段了?我没有长进到底是资质不行呢还是路径不对呢?是不是明明处在学习工艺的阶段就急着想去探究形式了呢?别家的产品已经到了可以玩形式的地步但我们自己的产品连结构也还没把握好啊!也为拜师者(评估他人)提供了标准。这位大牛这么牛逼但他只是在结构的层面牛,我要探索风格应该学习大牛XXX。对于PM,所有注重技能提高的产品都应该学习这个理论啊。
技艺的6个层次

人名卡

马歇尔麦克卢汉

  • 人名: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7-1980.12)
  • 印象:媒介理论家,思想家。提出“媒介就是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首先提出地球村的概念,提前30年预言了互联网的出现。重要著作《理解媒介》。
  • 出处:Marshall Mcluhan 维基百科

任意卡

漫画表达的技法

从这本书可以总结一些漫画表达的技巧,也可以用于其他的艺术形式

  • 简化会增加带入感
    利用知觉带入,精细化描绘可以突出这是一个其他的人、这是一个客观的物体。
  • 隐喻
    漫画如何表达声音?时间?运动?情感?
  • 知觉封闭
    知觉封闭会增加读者的互动和参与感
  • 视角到视角
    视角到视角的转化能表达面对环境的冥想式的情绪和感受。表达静止的时刻。体现留白的艺术。

前方高能!!!!!

作者的表达形式

这本书出现最多的是作者本人的形象,当然只是作者的卡通形象。这个形象承载了多种作用,让作为读者的我们不断地变幻身份。这是这本书最妙的地方,也是我想打6星的原因。听我慢慢道来。

  • 作为讲述的作者
    这是最普通的一种作用,任何一本书的作者或电影的导演都有这种作用。此时你是一个读者,接受作者讲述的观念。你和作者的关系是读者-作者。
  • 作为故事的主角移情
    这个画格像一个小小的电影故事,作者作为电影的主角,扮演了一个仰望星空的人。而作为观众的你,移情于主角,也相当于作为了电影的主角。这是类似观影的体验。你和作者的关系是融为一体的主角。
作为故事的主角移情
  • 作为故事的主角将你带入配角
    这几幅画中,作者试图给漫画下定义。这又是一个小电影。当他提出一些观点时,你可能质疑,就像图中台下的观众一样。这时你就被带入了配角和作者互动。你和作者的关系是配角-主角。这种形式的表达在艺术作品中就很少了。试想一下哪部电影你在观看的时候你感到和导演的关系是配角-主角呢?我读到这里觉得特别好笑和兴奋,就是这种参与感造成的。
作为故事的主角将你带入配角
  • 作为这本书表达的材料
    看下图。此时你和作者的关系是读者-书页。这种表达形式就更罕见了。
作为表达的材料

所以除了睿智的内容(这点一般5星书都能做到),在形式上作者还为读者创造了丰富的参与感,是不是妖作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本以漫画形式向我们讲述什么是漫画的作品,作者在书中以恰如其分的文字和图画的结合,深入浅出的阐释了漫画艺术的独...
    Wantomato阅读 4,961评论 2 22
  • 我总结了二十七点, 其一 在当今小说泛滥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小说慢慢都忽略了创作技巧,盲目地追求快感、发泄、滥竽充数...
    四季的毛裤阅读 13,183评论 30 197
  • 漫画的定义:连续的艺术 —— 经过有意识排列的并置图画及其它图像,用来传达信息或激发观者的接受美学。(去掉作家、艺...
    123打点滴阅读 2,453评论 0 49
  • 早上醒的早,守着雅小心翼翼的练习。 然后书法课,站着画了一上午线条 午饭,最近外出吃饭有些多了,肠胃有负担。从万柳...
    王悦yue阅读 150评论 0 4
  • 上一篇全篇没有油菜花,是还没去簧岭和江岭是发现婺源不止油菜花。但是在走进近油菜花田时,嗅着那香味,仿佛置身仙境,尤...
    叮个隆咚呛呛呛阅读 371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