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怀念。我的童年乡村生活没有那么美好。
我是70年代的。正是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的童年里对食物印象最深的,吃得最多的就是红薯、土豆、南瓜稀饭、玉米糊糊。早上妈妈会熬一大锅,就着泡菜吃。早上吃了去上学,下午放学回去冷的继续吃。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平时炒点菜也是放很少的油。这样不至于饿肚子但这些东西小时也吃得够够的了。以至于现在都不喜欢吃这些了。
那也是一个重男轻女思想很常见的年代。很小时我就知道鸡蛋是给哥哥补身体的。奶奶的糖果从不会给我吃的,有时我跟哥哥争抢东西时挨打挨骂的肯定是我。我穿的衣服、裤子,鞋子都是姐姐们穿过的,我是家里的老四,上面有一堆旧衣服、旧裤子、旧鞋子给我穿。小时穿的衣服从未合身过。总是穿得邋里邋遢的。虽然那个年代家家都这样,但我依然觉得很委屈。偶尔一年过年时能添置件新衣服都抱着不撒手舍不得穿。小时好想好想要一个布娃娃玩,哭着闹着要了几次后终在被打后再也不提了……以至于我长大后我给自己买了好多娃娃。现在女儿喜欢我巳给她买了一柜子,一床的娃娃了。
上学时的7元钱学费要分几次才能缴齐。每次被老师当众点名要缴学费时都觉得很自卑。下雨天没有雨伞和水筒靴从来不愿意和同学上下学,怕他们嘲笑我带斗笠披蓑衣或披化肥袋而自卑。爱美的年纪被剃了好几次光头,只因脸上,头上长了许多脓疮。总是涂着厚厚的药膏。夏天满身的痱子,冬天满手满脚的冻疮,年复一年的上演着。从不缺席。这些也让我怕被嘲笑自卑到不敢出门。
那时家里穷,没有钱翻新房屋。遇到下大雨时。次次都是天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家里盆盆罐罐、锅碗瓢盆都得拿出来接雨。有时床铺打湿了,我妈就抱着我们几个崽哭……爸妈脾气都暴躁,一言不合就吵架、打架。常常是爸爸摔门而出。坐在地上披头散发哭的妈,看着散在各个角落吓得哭的娃。一骨碌爬起来挨个又抱又哄……
家里天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喂不完的猪、打不够的猪草、摘不够的桑叶、摘不完的棉花、掰不完的玉米……那时我们不是以上学为主的,农忙会放农忙假的,平时都是干完农活在做作业,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头天晚上帮着干了半夜的打麦子。第二天到学校后上课就睡着了。老师看我睡觉作业也没做,就让我站到教室外了。我站在教室外靠着墙都睡过去了……
我的童年没有那么多美好,没有那么多无忧无虑。正是这些苦难才让我心底很早就萌芽了要逃离这个地方的念头。还未到成年我就跑出了那个山村,在异乡打拼到定居了。很少怀念那个我一心想逃离的地方。也很少怀念那个不太美好的童年乡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