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我送女儿进北大》的前前后后(6)

到2021年11月6日的凌晨2点31分,这本书的结构已更加清晰:除了“前言”和“后语”,中间分三大部分,每部分用三篇文章叙述三个专题。“前言”是导入,“后语”是拔高。

这个结构,竟然与我刚刚跟刘主编学到的精简拆书稿的结构神似。

三大部分,九个专题,足矣!学之大道,无非有三,(此处省略150字)。大道至简,一通百通。

第一部分,“学习”篇,唯“听讲、写作业、预习”耳。观此三者,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甚至成年,皆通用之。

上课能不能专注、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好学生和差学生的第一道分水岭。家长只知道每天下午在学校门口接孩子,岂不知,人家的孩子是从“认真听讲之高山”上下来的,挑着一大担柴火,收获满满。而你的孩子和你一样,不知道今夕何夕,不知道初一十五,不知道周一周末,一整天浑浑噩噩。

写作业是第二道分水岭。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怎么看?看细节,看七岁的孩子如何写作业。整个人生,高下立判。

插句话,多句嘴:我是细节主义者。我迷信,天下大事,必成于“细”。

第三道分水岭是“预习”。

认真听讲,能迅速、精准、牢牢抓住老师讲课的要点。写作业是再一次抓住要点不放,经过独立思考,把要点内化。要点,要点,要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记住,所有的考试,小考、中考、大考直到高考,都是对你“是否掌握了要点”的检验,都是要看一下你是否学会了重点内容、关键内容。

当然,很多“要点”并不仅仅是你看到的表面内容,更多是其内在的逻辑、原理。简单地说,某个知识点,不是这道题本身,而是这道题背后的东西,这道题仅仅是逻辑和道理的载体。不是这道题会做了,是它背后的原理懂了,逻辑通了。一题会,百题会。

学霸的脑子里只有“要点”,所以才有时间打篮球、跑半马,而不是坐在那里加班加点瞎忙活。“作业”是什么?是对“重点”的强化,让你强化重点;是对“难点”的检查,看你学会了吗。

所以,“家庭作业”是与“老师讲课”紧密相连的学习过程,家长不要干涉,不要参与,是老师和学生的事情,而且,80%是学生的事情。

这又涉及到“主动性”这个核心问题。所有阶段的学习,“主动性”是唯一的,也是排第一的出发点。听讲的要求,写作业的绝招,是“技”的层面,是“表”,“主动性”才是“里”,是本质。

从小就要着手解决孩子学习的主动性问题。这一点“了”了,一了百了。

“预习”是第一大部分“学习篇”的第三个专题。预习要从小抓起!从孩子上小学第一天抓起!

为什么?

……(此处省略500字)这就是为什么婴幼儿时期的重点不是所谓的学习知识,而是培养其以后学习、成长的“工具”。有了铁器,就能脱离旧石器时代。

2004年的4月份,是我女儿小学三年级的下学期。到这时候,她已经完全掌握了预习的技巧,练就了预习的本领,养成了预习的习惯。有一段时间,她竟可以预习到后面一周甚至两三周的内容。我说你慢点吧慢点吧慢点吧亲爱的,而她是越学越来劲。

“预习”是个大课题,预习的方法、技巧,我会在书里详细讲述。敬请期待!

“预习”的重要,甚至可以上升为“预习人生”,主动、先人一步,开拓了一段光明行程。在大多数孩子眼里,下一章节的内容,下一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可能仍然是一片黑暗,顶多模模糊糊,而在成功的“预习生”这里,下一段路,已经是一片光明,一片通透。这不光是学到了新的内容,这给孩子增强的自信,是了不得的,其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不可估量的!不可估量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这仅仅是其中一个好处,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行动,都需要先心中有数。预习也是前瞻,是排练,是推演,道理很深的。

你看,孩子的成长靠什么?靠动力。最大的动力是什么?是自信。自信的好处是什么?自信带来好心情,好心情带来好言行,好言行带来成功。自信来自于哪里?哈哈哈,老师讲的我已经会了。这就是好学生啊。一处自信,处处自信,一处优处处优,他站在了学校的最高处,一览众同学小。

这也涉及很多积极心理学的东西,积极的心理和消极的心理,造成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在小学三年级就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的孩子,他将靠什么走完十几年的求学道路?一路上会多么艰难、痛苦!自信的孩子却完全不一样。

所以,家长一定要把孩子从小就引入一条正确的康庄大道,导入一个积极、正确、有力量的系统中。在这个体系里,在这条大道上,方向不会错,力量不减弱,小成功不断,大成功当然指日可待。

如果可以的话,我可能会在《我送女儿进北大》这本书里,列举一些女儿在北大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一些成绩和荣誉。我认为,这已经是大成功,是十几年求学的大成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这又变为小成功。小成功加小成功,又成了大成功。

优秀的老师能从听讲的情况、作业的情况、预习的情况,把学生分类,然后因材施教。所以,在优秀的老师那里,家庭作业是分类的,很多家长不知道,你孩子的作业与别人的,可能是不一样的。

优秀的家长,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正确地引导。在这方面,我也自认为我是优秀的家长之一。在女儿三年级的暑假快要来临的时候,我就离开工作岗位,下海创业了。因为我觉得,我的第一个使命已经完成,我已经帮女儿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也给她以后好好做人打下了一定的道德和能力基础。以后的求学之路,主要靠她自己了。你看,套用大作家柳青的话说,就是:孩子求学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就这几步,特别是在他上小学的时候。

三年级之后,我不再接送女儿上下学,她开始自己步行。从我家到学校,大约三里路,1500米。后来别人给我描述,说,经常看见你闺女天天“撅撅”地,那个有劲啊!

后来我也偶尔接她、送她,也曾见过女儿走路上学劲头十足的样子。背着一个大书包,书包很大,很沉,但走路仍然很像样,很有劲。

即使我偶尔有时间,她也不需要我接送。看她背着大大的书包,“撅撅”远去的背影,我经常很难受。说实话,现在,此刻,就在2021年11月6日凌晨4点26分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潸然泪下。

那个画面,那个背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曾经想学画画,把这个场景亲自画下来!我现在也想!画作的题目,就叫《背影》。

关于“背影”,我已经提到两个了。

总之,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第一部分的内容已经基本清晰了!时间是2021年11月6日的凌晨4点半。从2点半到4点半,我又深深思考了两个小时,并写下了上面这些话。


                                    一江明月

                              2021年11月6日于城北博菜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