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其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别有韵味。意思是野花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上句的“迷”字,用得生动贴切,传神之笔。给人的感觉,眼前的花朵,不仅开得鲜艳,漂亮。而且颜色众多,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生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一个“迷”字就把眼前百花盛开,群芳斗艳的场面,活生生地给烘托出来了。
春暖花开,花香四溢,招蜂引蝶,溢彩流光的钱塘湖春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一字值千金,诗人白居易用了一个看似简单的“迷”字,写出了春季钱塘湖不同凡响的景致。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用词的精准和巧妙。
下句的“没”,也用得恰到好处。准确地表现出了青草的长度,以及草的稠密度。多一分不是,少一分不对,“没”字准确地拿捏住了草的长度,刚刚好。马的蹄子有多高呢?在我们的印象中,真还算不上高。草儿发青,长得并不高。微风吹过也不见得它会左右摇摆。它们就想站岗放哨的士兵,忠于职守,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短短的两句诗,寥寥十四个字,就把花香四溢,鲜花绽放;草色青青,绿意葱茏的春景图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不得不佩服诗人高超的写作手法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
古人写诗用词相当讲究,才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从贾岛的“推敲”故事可见一斑。贾岛做了一首诗,诗里面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写好以后,他觉得第二句里面的“推”字,念起来不够味儿,想改成“敲”字。可是,他又想了想,觉得用“推”字也还可以,不一定要改成“敲”字。
有一天,贾岛走在大街上,正在一推一敲地比划着,不知不觉撞着了一个迎面而来的大官。这个大官就是有名的文学家韩愈。韩愈问明了原因,想了一阵,对贾岛说:“在这句诗里,用‘敲’字比用‘推’字好。”贾岛得到了韩愈的指点,心里很高兴,便决定把自己的那句诗改成“僧敲月下门”。有了这个故事,才有了“推敲”这个词。
要想写出好文章,就需要像贾岛那样仔细推敲,反复琢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首首唐诗,就是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唐诗所描绘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唐诗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