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说课11–阅读《城南旧事》

这个有台风的傍晚,雨是小了些,天色暗了下来,楼下已有了很多人说话的声音,我站到阳台上看着小区花园里,小区外面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但夹着雨的风还是是一阵大过一阵,风吹散了裹住上海中心大楼的云。树上的蝉这会放开了嗓子,此起彼伏的蝉鸣好像在抢着唱歌一样,我不懂蝉在夏天为什么要拼了命地叫,特地查了一下度娘,原来是因为它们的寿命很短,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另一半,而拼命地叫是它们寻找和吸引雌蝉的方式,声音越大就代表越具有繁衍能力,而它们在交配之后生命也就结束了。

蝉的这一生可真是悲壮感人,虽然短暂,但也曾拼命努力过绽放过,为了生命的延续不惜牺牲自己。下雨的时候他们就安静些了,是因为雨水会打湿它们的羽翼,身体鼓不起来,难以发出那么大的声音。也许是今天下雨让它们憋的久了,这会它们都趁着雨小了些而玩命地欢叫,也许这样才算它真正地活过一生吧。


我转身回到屋里,这里外可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世界,我再一次体味到这句“家是避风的港湾”的含义。

我翻着手上这本书《城南旧事》,写下这篇阅读笔记,然后就可以把它放回书架上去了,免得这些天总在我的案头晃悠。

自从学习写作以来,看书和以前大不一样的,不再只是看看目录和情节,关注的内容比以前更多了些,比如那不经意的开头,其中的那些对话场景,还有很多细节的描写。而看完以后,如果对我写作启发比较大的,都会被我浓缩整理成文字,这时才算完成了阅读的过程。

《城南旧事》是我国现代女作家林海音的早期作品,这是一本回忆她童年的自传体小说,正如她书里副页上一行小字写的:“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这是一本适合二年级以上所有人阅读的书,我已经不记得是多少年前买回来的,我曾推荐给我家大妞阅读,现在又让上三年级的小妞看,所以它又再次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恰逢我学习写小说,这本以七岁儿童视角来看大人世界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非常适合我现在的学习的这个阶段。

小说主要人物是七岁的英子,在北京的生活中发生的和那些大人们相关的故事。

《惠安馆》是写英子走近那个人人都说是疯子的秀贞,在她断断续续接触之后,发现秀贞并没有疯,而是被大家都当成了胡言乱语的疯子。因为秀贞未婚先孕,恋爱的人一去不返,孩子小桂子一生下就被抛弃,而秀贞一直在等待恋人的归来,一边念叨她的小桂子。而英子的好朋友妞和秀贞口中的小桂子年龄相仿,而且也有秀贞描述的脖子后面那块胎记,于是英子就想办法把她带到秀贞面前,她们相认以后就立即出发去找她爸爸了。


送走她们以后英子大病了一场,秀贞和小桂子好像在途中被火车撞死了。

《我们看海去》是已经上学了的英子特别喜欢背诵的一首诗,她在草丛里认识了一个陌生人,那个为了送弟弟读书而变成小偷的人,她开始似懂非懂地认识好人和坏人。

《兰姨娘》是写英子为了母亲,而让自己喜欢的兰姨娘和他不喜欢的德先叔恋爱,继而离开了她们家的故事。

阅读这个故事,眼前仿佛就可以看到一个古灵精怪的那个七岁女孩。

《驴打滚》是写宋妈一直给英子念叨的儿子死了,女儿被丈夫狠心卖了,但她为了照顾英子和她弟弟,四年没有回家,她丈夫一直瞒她在鼓里。我认为这篇故事是整本书里写的最好的故事,宋妈也是和英子一样的贯穿全书的人。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写的是英子小学毕业,她得知爸爸病逝的那一瞬间她长大了,她的童年也结束了。


这本书是少有的以儿童的视角来写了离别和死亡,秀贞和妞的死,宋妈儿子的死和父亲的永远离开。也是写岁月的流逝,随着她慢慢的长大,但和她一起生活的那些人却一个又一个地不在了。

儿童的感情都是善良和真诚的,这本书用儿童的情感来关注那个时候社会上女性的命运,在男尊女卑的那个年代,秀贞、兰姨娘和宋妈都生活在生活的底层,传统道德观念和世俗偏见导致了她们不同的遭遇,这也体现了作者对芸芸众生的悲悯情怀。

这本书很容易阅读,也是我们写作新手的学习范本,这本书里有单独成篇的写作背景、每个故事内容梗概、此书的文学价值解读和名家点评。

最后部分还有书里人物介绍,包括性格、长相和各自的生活命运。我想这是为了给广大的中学生阅读准备的,也是给我这样学习写作的新手准备的。

我很喜欢书里的那些速写插画,那是对文章最直白的对应,让故事里的人物像画一样映在读者的心里,久久不能忘怀久久不肯离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