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圣山:泰山

     偶阅微信圈,见一微友昨日夜游泰山,乃为一路随李健歌友会由泉城而至泰山。对于泰山,我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由岱庙,红门登顶,或是由山后登顶,都能到达山顶,也必然能够体会十八盘之险峻。但对于初次登山者而言,从山后登顶确是有些奢侈,必竟多为羊肠小道,又容易迷路。由其夜行,哪里会有一路灯光引导?                           初识泰山源于五岳在民间的故事,那是孩子时父母亲给我讲的故事,其中包括石敢当。在山东,石敢当几乎是一种近乎原始图腾的信仰。再识泰山,那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虽然只是在山下生活了三年,但确影响我至今。孔子曰:十五治于学;而我十五来到泰山怕是我学之始吧。每日晨练,第一眼看到的必然是高耸云霄的泰山之雄威。每每日落,山顶的华灯又成了我们入眠的最后一赏。三年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是在不断望山,闻山,阅山中渡过的。由泰山到徂徕山,不仅让我领略了山东两大山脉的绵延起伏,更见识了由史以来齐鲁大地孔孟儒学的根深厚积。                                                       人文,构成了泰山在中国历史上无法捍动的地位,由其是在孔孟门生心中的影响力。那怕是中国传统宗教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也与泰山有了难解之缘,不惜在山下择洞而居,而无缘于群仙楼。因此,泰山是中国诸山中唯一能够被儒道两家接受的圣山。日行泰山,一路上的碑刻是你无法回避的,他见证了中国封建史上任何一个雄才大略,而又完成统一盛世的君王登顶封禅的转折时期,文林碑刻在千年之后仿佛是唯一的大典见证。而夜行泰山,在忽明忽暗的灯火下,一路闻百虫之鸣,不失为一大雅兴。若是有缘,得见日出东方,实为幸事。即时于景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