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旷世永恒的思考和回响

《霍乱时期的爱情》:旷世永恒的思考和回响

        俄国巨擘、大文豪托尔斯泰在他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美丽凄楚的爱情故事:年轻、优雅、风姿绰约的上层社会贵妇安娜,受到英俊、帅气弗的浪荡公子弗龙斯基的勾引,经不住挑唆、诱惑背叛了虚伪、自私的丈夫,但这种虚幻而如朝露的爱情在社会现实的排挤、诽谤中,终被社会抛弃,美丽的安娜最后卧轨喋血而死。

    这似乎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很类似于中国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但不仅仅如此,无独有偶,在世界文学丛林中像这样的故事、悲惨凄楚的爱情如海滩上的珠玑一样虽然为数不多,但也似乎可信手拈来,如英国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希思克里夫和凯瑟琳的黑色爱情、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中陌生女人对著名作家的R的爱慕和倾情、法国名著《红与黑》中于连与两位贵妇的不伦纠葛、《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卿美凄楚之恋……这些穿越时空、跨越国度的的不同爱情版本,虽然故事内容纷杂,落英纷纷,但它们凄楚美丽的宿命是它们最后共同的注脚。

      这些宿命的注脚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悲剧式的社会主题:凄楚、悲惨的爱情绝唱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同样会荡响,不仅仅是中国、也不仅仅是封建社会,它是全人类并且贯穿整个人类时空的共同爱情体验和每个时代都会发生的社会悲剧。

    是的,是一种社会悲剧,并且如金子一般的言之凿凿:爱情就是悲剧!所有的爱情就是悲剧!并且越是纯粹、纯美的爱情,它的悲剧命运越发不可逆转,越发显得深刻、绝伦!在中国不仅仅梁山伯与祝英台美丽的爱情化蝶故事荡响了几千年,就连七仙女和凡人董永的天上人间的爱情也至今仍被广阔无垠的银河相隔;美国名著《飘》中斯佳丽对阿希礼一世无果的尽在咫尺而又远如无期的殷殷冀望;《挪威森林中》虚幻而又现实的男女彼此致死的期盼……爱情是多么得真切、纯美,但又是那么得遥远而不可求,这就是爱情的宿命——不分国度、跨越时空的美丽凄楚、悲惨形而上的宿命!

    那么在我们这个居住着几十亿凡人生活的绿色星球上,到底有没有吟唱着美丽的爱情歌曲、两人新婚燕儿牵手走入婚姻而最后死后同穴化蝶的完美的人生爱情呢?如果我们透过喧嚣浮动的人世间、遨游在浩淼如烟海的文学书坛中时,我们会隐隐约约地看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在年轻的时候青春美丽、追逐爱情,她长着一双黑眼睛、一头鬈发,笑得那么大声和响亮,她和鲍里斯恋爱,带着青春的微笑,激动得差一点要哭出来!但在经历过血一般战争的洗礼后,带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和皮埃尔最后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到1820年她已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在由她亲自喂奶。她胖了,身体变宽了,现已很难看出这个健壮的母亲就是以前那个苗条活泼娜塔莎……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强壮的、漂亮的和会生儿育女的女人。” 这时我们在娜塔莎身上已经看不到青春和爱情闪烁的美丽光泽了,只有凡人平常的生活气息。难道这就是我们遥遥期盼和希冀的、在我们心中庄重美丽的爱情的果子吗?似乎不是,倒像是人们共识的那种爱情婚姻论的宿命: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但真正的爱情、婚姻就是这样!在纯美的爱情走入婚姻以后,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仿佛走入了一滩死水一般的生活,没有了激情、活力,只有平淡、平凡的生活。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美爱情被封建和世俗的卫道士扼杀了,贾宝玉和薛宝钗走入了婚姻的家庭,但最后贾宝玉带着对人世深深地抱怨和遗恨离开了尘凡而回归了青埂峰。这种回归是对人世间爱情、婚姻的悲哀、宿命性形而上的归结和普遍性的写照,有哪一对婚姻中的夫妻不是带着对对方的麻木、幽怨、失望而在鬓发苍苍、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中最后走入人生夕阳的黄昏呢?

    不是爱情经不住考验,而是时间蚀去了爱情的风华,柴米油盐的琐碎慢慢磨掉了爱情动人的光泽,最后只剩下了左手拉右手麻木的凡人生活和气息。更有甚者,在爱情之初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而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最后却随着婚后漫长的岁月的砥砺、熏染因种种原因而劳燕分飞,如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社会诱惑等等,至于第三者插足而导致离婚的更是比比皆是。宝玉最后离家出走了,是因为他始终不渝地恪守着和黛玉美丽的纯情,但他不知道的是,即使他和纤纤娇美的黛玉牵手走入婚姻的殿堂,最后的结局也必然是燕儿之初、幽怨失望之后而陷入人间平淡的烟火之中。

  三毛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爱情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但是纯美的爱情一旦走入这些熏染着生活气息的平淡、平凡生活,爱情熠熠烁华的激情和美丽动人的光泽便会最着岁月的流逝而隐隐黯淡。不得之而叹,得之而失怨,这是生活的必然,也是爱情的宿命,更是是爱情的悲剧。

    那么爱情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跨越半个世纪、动人凄楚而又美丽的爱情故事。

    年轻的私生子、电报员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一次给一位名叫洛伦索.达萨送电报的时候,无意之中看到了他十五岁的女儿费尔明娜.达萨,她杏核眼,身材修长,一条系着蝴蝶结的辫梢,走起路来目不斜视,步履轻快,鼻翼微收,就像一头小母鹿。至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苦涩、内核丰富、步履维艰的爱恋拉扯,花园中长凳下的守候、甜言蜜语的信笺、杏树下的等待、桃红的脸颊、窗幔下小提琴的独奏、吞吃的玫瑰花瓣等一如其他浪漫的爱情一样,就在伴着爱情的甜蜜中行将结婚论嫁的时候,却遭到了费尔明娜.达萨的父亲蒂诺.阿里萨的强烈、粗鲁地反对,反对的理由也如其他世俗的见解一样:女儿的秘密恋人竟只是一位小电报员和他喜欢拉的小提琴!但费尔明娜.达萨也同样勇敢的坚定和执拗,在父女两人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暴怒的父亲带着女儿出走了,开始了一趟长久的爱情遗忘之旅。这是一趟在费尔明娜.达萨的人生中重要的旅行,在这次旅行中她听到了骡子跌下悬崖峭壁的惨叫声、感受了客栈麻布床被的汗渍和尿渍的污秽不堪,也见证了战争中人命遭厄的屠戮,亲眼目睹了锦衣玉食之家男人的风度翩翩,经过了种种不堪生活痛苦和凶险的砥砺,回来后的费尔明娜.达萨比离开时长高了,线条更加分明,身材更加丰盈,一种成熟的矜持使她的美更为纯净。她的发辫又长出来了,斜搭在左肩上,让她脱去了少女的稚气,褪去了天真,变得成熟优雅,一如成人一般自如和哈哈大笑,应该说,这是一种咋现的成熟之光,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而且是在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后胸怀和格局上的。在她再见到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一瞬间,她竟感到他只是过去的一个影子,“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对自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怎么会如此残酷的让那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她冲他淡然地笑笑、挥挥手,对他说“忘了吧。”就此她轻松地结束了她和他彼此之间爱情处女之恋,并在父亲地指意下,她接受了当地的一位门第显赫、名门望族的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的爱情追求。

    时间和生活是可以改变一切的,蹉跎的的岁月使人煎熬、痛苦,但在煎熬和砥砺中也使人随之丰富、开阔、成熟,任何人都脱不了人间、世俗,人间虽然世俗,但却丰富、深刻。

    在他们半个多世纪的爱情中,验证了种种世俗的偏见和世俗山一般的力量。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蹉跎的岁月中,费尔明娜.达萨最终在世俗的压力和催化中,她向父亲俯首投降了,和家财万贯的医生结了婚,过上了常人一般生儿育女的生活。虽然,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依然没有放弃,为此肝肠寸断地消沉、痛苦,在消沉痛苦中他拉着他的小提琴,吟唱着爱情的华尔兹,并且为此放弃了母亲和叔叔为他安排的锦绣前程,但也不过如此,和其他人间分手的爱情一样——一方的分手,一方痛苦地坚守,并且为了麻木和转移自己伤怀的痛苦、情感,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纵情恣肆、放荡不羁,不断地和寡妇、妓女以及其它职场女人一起寻花问柳、窃玉偷香,籍此减轻对爱情的思念和自己刻骨铭心的痛苦。

    而费尔明娜.达萨在和年轻、文雅的医生结婚以后,随即陷入了平庸的生活之中,并且发觉了自己婚姻的不幸。婆婆的刻薄、小姑子的愚昧陈腐、年轻医生对妈妈唯唯诺诺的懦弱,但是出于世俗、虚荣,她在煎熬中顺从和坚守着,在与众不同、行事新派的外表光鲜、时尚的婚姻中携手丈夫一起外出结婚旅游、出席各种公益活动、做公益宣传的公共庆典、优雅地周旋于上层的各种生活和名媛贵族之中,一直到丈夫最后的一场意外死亡。

    但他们的跨世纪爱情又是如此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在费尔明娜.达萨结婚以后,他找到了他的叔叔——加勒比运河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莱昂十二,表示愿意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期间经过了种种磨难,但不管多么困难、多么屈辱、他的上司多么傲慢无礼,他也不曾片刻失去骨子里那无畏的勇气,为的就是费尔明娜.达萨。在蹉跎的岁月中,他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费尔明娜.达萨,他把对她的爱送给了工作,送给了“代笔人门廊”里找他写情书的情侣们,送给了窃玉偷香的女人们。而在此间,他和费尔明娜.达萨在不同的场合不期而遇,欣赏她那迷人的风姿:她举止自如,优雅地与众人交谈,笑声像烟火一样,在晶莹的大吊灯下,她的美更加光彩夺目;她几乎总挽着丈夫的手臂,两人完美和谐地徜徉在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之间,像猫那样惊人得灵活自如;她是如此得炫目,从脚上精致的高跟鞋,到颈上完美的狐尾围脖,再到头上的钟形帽,全身上下都闪耀着属于皇室的金色!在庆典上、在码头上、在餐厅中,每次不期而遇自己朝思暮想的美人一次,对她的执念就会增加一分,对她的爱情就会刻骨一分——而此真是女人绽放如花的年龄,也是女人成熟优雅的岁月,优雅、如花,更使他煎熬、痛苦,爱情的甜美、旧梦随之复苏、盘桓,在这样煎熬、痛苦、思念的岁月中,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伤感地看到那双美丽的柳叶眼已渐渐失去了半生的光芒,而自己业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但他的一生不太计较手段地得到了名誉和财富,为了她,他含辛茹苦从最基础的基层工作做起;为了她,在年老体衰的时候他细心地保护着自己的健康和外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等待:片刻也不曾气馁。在最后终于在证实了乌尔比诺医生的死以后,在费尔明娜.达萨成为寡妇的第一个晚上,他便向她重申了他永恒的忠贞和不渝的爱情。

    就这样,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在费尔明娜.达萨又开始了他们人生中第二次的黄昏恋,并且和年轻时的爱情一样,在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孜孜不舍的追求下,不断地兜兜转转、书信往来,鸿雁传情,虽然这次依然遭到了费尔明娜.达萨女儿和其他周遭人员的质疑、阻拦和嘲笑,但费尔明娜.达萨果断、果决地说:“你现在马上给我滚出这个家。”、“只要我活着,你休想再踏进在这个家门。”并继续说道:“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了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技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两位有情人在他们暮年之时终成眷属,且在内河航运的河道上开始了他们的爱情之旅。继而在朦朦、沧桑和伤怀的回忆中,在难以想象的漫长中,他们坐在栏杆前的靠椅上,手拉着手慢慢地亲吻,陶醉于爱抚之中,终于完成了他们的爱情之和。

    他们之间的感觉并不像新婚燕尔的夫妇,更不想相聚很晚的情人,他们仿佛一举穿越了漫长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地直达爱情的核心。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难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超越了爱情。

    但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他们从未想着要走出舱室,直到船长用一张纸条通知他们,经过十一天的航行船在午餐后就将到达此行的最后一个巷口……在陆续登船的人中,费尔明娜.达萨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其中一些是她的朋友,前不久还曾在服丧期间陪伴过她。她仓皇地躲回舱室。而最终在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船长地周旋下,他们坐的轮船在第二天天蒙蒙亮时就起锚了,“我们走,我们走,一直走……”

    他们的爱情是完美的吗?他们的爱情似乎永远不能走入人间生活,走进现实,似乎永远飘流在河道上。他们的爱情是一种纯美的爱情,但不是婚姻。

    不仅仅如此,当我们再回首反观、反思这场轰轰烈烈爱情的前前后后、及至核心表里的时候,我们不由得疑惑、心问:他们的爱情是纯粹、纯美而忠贞不渝的吗?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费尔明娜.达萨拒绝了他的求爱以后,为了麻痹自己、减轻痛苦,陷入了无节制的混乱的私生活之中,寡妇、妓女、职场女人、姑娘等都成了他泄欲的对象,并且在和有的女人颠鸾倒凤的日子中,他有些迷茫地问自己:究竟哪一种状态是爱情?萨拉.诺列加用一个简单的结论让他平静下来:凡赤身裸体干的事都是爱,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只爱在腰部以下。虽然他一直表现得就像是费尔明娜.达萨彻头彻尾的丈夫:肉体上不忠,心灵上却死心塌地地;不停地努力摆脱自己所受的奴役,却又不让自己的背叛给她带去痛苦——这好像不是一个为情所困的纯情的男人,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而费尔明娜.达萨当初在粗鲁、暴怒的父亲地强制阻拦下,经历了一场灵魂之变之旅,回来以后就接受了门第显赫、家财万贯的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的求爱,而她之所以接受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的求爱,只是因为害怕失去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她二十一岁已迫在眉睫时慌了手脚,因为二十一岁在她心里是向命运屈服的秘密界限。当时她丝毫没有考虑那位在她阳台下为她拉着华尔兹小提琴、送她玫瑰花的追求者,包括他的美德、年轻有为等任何一项美德。于是一切疑虑都烟消云散,她毫无内疚地做出了理智指示她做的最体面的事:用一块没有泪水的海绵将有关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记忆彻底抹掉,让他在记忆中所占据的那块空间里长出一片罂粟花。即使他们有不期而遇的时候,她也只是看着他,向他点点头,对他那过早的谢顶没有半点同情地表示,他就像她所看见的那样,是某个她从不认识的人的影子。应该说费尔明娜.达萨在面对世俗和爱情选择的时候,她毫不留情,是一位冷血杀手!

    于是我们悲哀地发现,这场轰轰烈烈跨越多半个世纪的爱情也不是那么纯粹、纯情和美好!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凡人,都脱不了金钱、世俗命运的安排——一切看起来是外界,实则是内心!

    一切一切都是金钱、世俗,那么人世间还有真情吗?爱情的真谛到底是什么?这个从地球上诞生人类之初就发自人们内心的跨越几千年至今仍横亘在人们心口的疑问显得是那么美丽而又遥远,又是那么得模糊而不得其所!

      一边是沾染着人间烟火的生活,一边是如星星般遥远而纯美的爱情,似乎二者是一种悖反规律,越是生活的越是不能纯美,越是纯美的越是如星星一般的遥远而远离生活。但最终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达萨还是立斩世俗、义无反顾的在他们的人生暮年之际走到了一起,但也还是遗憾的是他们的爱情最终也只能在一艘漂浮在河道上的邮轮里!

    他们的爱超越了爱情,确确实实超越了爱情,但他们的爱是什么?如果把他们的爱放在更为泛泛的人生空间,是不是能给我们更为深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不仅仅是爱情,而是人世间的一切。

    一部伟大的作品,留给我们的永远是旷世永恒的思考和回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