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这本书还是在历史课上学习拉丁美洲历史的时候,历史老师的极力推荐,以及我与《百年孤独》的图书馆偶遇。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彼时,我读欧美文学名著的审美趣味不过是莎士比亚、简·奥斯丁、福楼拜、卡夫卡、杜拉斯等作家。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从古典派到浪漫派,我的外国文学视野基本局限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世界。拉美文学史简直成了是天山外被遗弃的一角,不得不承认,《百年孤独》这本书是我看得最困难也是最久的一本书,复杂的名字,常常让我头痛不已,刚开始的读不透,直到后来的被小说离奇的情节叹为观止,这真是一本人类心灵孤独的苦难史。
还记得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有那种奇怪的,神秘的宿命感,就像“登上了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书中说:生前的执念能够战胜死亡。我想也是如此,唯有生生不息地希望,才能淹没一次次死亡幽灵来袭的骇浪。这些人来了,又死了,每个人都以孤独扭曲的方式。因为他们活着得时候,太过执念,或者因为喜好,或者因为爱情,或者因为恨……因为这种执念让他们优秀,因为这种执念让他们承受和忍受了旁人得不到也感受不到的孤独。
这个历经百年的家族,从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开始,直到第八代,都生活在仿佛是宿命一般的孤独之中,在阿尔卡蒂奥还在做着自我介绍的时候,她就说,“不用说了,我一看你的眼睛,就知道你是布恩迪亚家的人”。而她的原因,就是深埋于每一个布恩迪亚家人眼眸背后的孤独。而他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与孤独做着至死不休的决斗,却在终点都与它相依为命。直到最后一代子嗣被蚂蚁吞噬,整个马孔多消失在飓风之中。“家族里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 然而颇具意味的是,他们每一个人最终都接受了孤独,似乎在经历了一切风雨交加、大喜大悲后,唯有孤独才是他们最忠诚的伴侣,与他们至死不渝。有句话说,人们终其一生也许只为一瞬。对于布恩迪亚们来说,经过这一瞬之后,他们的人生就只剩下未终而既定的旅途,与孤独相伴,直到地老天荒。博尔赫斯曾评价《百年孤独》是一部最能体现西班牙浪漫主义色彩的书,通篇几乎没有爱情,却甚为浪漫。细细想来,正是孤独造就了这种浪漫。孤独并不是可耻、需要摒弃和践踏的。书中的每一个人经过的挣扎,都最终在孤独里找到了依靠,对于他们来说,这甚至比爱情更为可亲。孤独让他们安静、让它们了解自己的内心,同时也了解他人的内心、了解自己究竟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上,在世界的终点与等待自己的宿命终结之前应该完成什么,然后,孤独让他们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让他们活在自己最绚烂的一刻,永远不死。
有人说“孤独”才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隐形主角,甚至隐喻了整个拉丁美洲“被殖民文化所打断、分割后的一种碎片化的孤独”。马尔克斯却说,“孤独的反义是团结”。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孤独,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亲爱的孤独。当他们这么想的时候,就已经足够美丽、足够浪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