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听到这句话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心里一阵温暖,因为它给我指明了另外一条路,也让我知道人生可以换个方向来行动。
听到这句话有好几个来源:一是笑来老师推荐过这句话;罗胖三番两次发布过;而我自己也在这本书读过。这么多牛人提过,不得不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让自己深入思考。当然前面的推广也许仅仅为了卖《穷查理宝典》,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自己有启发。
让我们回来一下,我们该如何去追求想要的东西呢?
第一个是主动去追求它们,你可以去找业务,去开发新的客户,同时和他们保持联系,这个期间你会经历失败和痛苦,最终的最终你会获得它们。但也经历了太多艰辛和迷茫。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让自己配的上你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问这些问题:这个东西需要必要的条件?如何快速获得呢?选定方向之后,如何比过去积累更多呢?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
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你不用费时费力,就可以吸引来高价值的东西,有一种一拍即合的感觉。这跟“家有梧桐招凤凰”的情况基本上是一个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从中看出什么呢?你认为那种效率高呢?后者效率高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我觉得选择的,有什么效率高更能让人酸爽的呢!
更重要的是两种思维方式的截然不同:
主动去追求是一个外在模式,别人的心情、评价都会深刻影响到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效率,逐渐成为一个表现型人格。自己做业务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客户的拒绝都让我心里比较纠结,别人的态度决定了自己的生活,那多么不自由。
让你想要的东西配得上自己,这就是内在模式。比如写作这件事,为了写好,我每天都会强迫自己去做到日更,每天都会强迫自己去记录,直到成为了个人习惯。中间对于家人和别的人指指点点和打击,甚至反对,我也不会在意。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与其去追趋势、追风口,不如去选择修炼自己。
这句话的重点,不是修炼自己,而是前半句:拒绝看似是机会的那些杂七杂八的诱惑。
换个角度来看看这句话,让我请一个人物上场——亚当斯密。他写了两本书《国富论》讲的是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私利来工作,但是经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组织,最后就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另一本是《道德情操论》讲的是不要只为了追求自私自利,也要讲道德、讲情操。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左右摇摆吗?
但最后我理解了:原来亚当·斯密的逻辑是一致的,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种矛盾。为啥呢?
亚当·斯密的出发点,仍然是每一个人能够利益最大化。只不过,两本书功能不一样:《国富论》说的是在大规模的陌生人协作的情况下的原则,而《道德情操论》说的是熟人之间打交道的原则。
既然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在熟人之间,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呢?
最靠谱的方法,就是讲道德。亚当·斯密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
“人天生就不但希望被爱,而且希望自己是个值得爱的人。
对外逐利,不如对内建设。
这个原理,起作用的方式,和亚当·斯密讲得道德情操是一样的。当你对外追求时,世界太复杂,市场太纷乱,信息也太不完备,你可能根本把握不住。但是对内建设,提升你值得被爱的价值,提升你和追逐的东西的匹配度,才是最好的方法。
什么是匹配度?不仅仅是门当户对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你只有提升自己内心的价值,才有可能理解对方的价值。就像你必须在内心对线条、结构、色彩有足够的理解力,看到好的美术作品,你的内在才能和它匹配起来,你才能欣赏得了这样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