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2164字|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编者按
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苹果新品发布会再一次汇聚了世界的目光,苹果也不负众望,推出了两款全新的主力机型iPhone8和iPhone X。其中iPhone X很多新功能都创新性十足,但同时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事后围绕值不值得买这个话题,也是众说纷纭,我目测来看,现在的舆论导向是偏向于不买,并列出了几大“罪状”。其中的大多数比较主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倒没什么好争论的。不过其中一项罪状确实是引起了我的兴趣:那就是对新的FaceID功能的安全性的质疑。质疑的理由大多都比较类似,通过对发布会上演示失误的放大,来贬低技术的安全性,个人感觉说服性不足也过于肤浅,好奇之下也做了些调查研究。
发布会的尴尬
质疑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发布会上的尴尬的一幕,苹果高管Craig上台演示iPhoneX时,第一次Face ID居然识别失败。罗永浩说过,在发布会上发生意外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但坏就坏在失误的地方很敏感,不得不说很有戏剧性。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大众的质疑确实无可厚非。当然事后苹果也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因为演示之前,有工作人员拿了这台iPhone X,但没有意识到脸部识别系统正在试图验证他们的脸,因为验证失败,导致iPhone X自动锁定(解锁失败次数太多),此时只能通过密码来进行解锁。
在我看来,即使发布会的意外没有发生,类似的质疑还是会出现,区别只是早和晚的问题。而且以人们喜欢八卦(通常是负面消息),以讹传讹的习惯,由此造成的公众质疑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至少我们现在在网上看到的已经初见端倪。
315晚会的后遗症
在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上,除了曝光各种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还现场上演了“换脸”的好戏, 曝光了人脸识别技术存在的安全威胁。晚会消费预警环节,主持人现场提供了一张自己的证件照,经过简单处理,这张照片由静态变成了动态,能眨眼、微笑。之后,主持人打开手机中的某人脸识别APP,按照刷脸登录步骤操作,直接登录成功。
接下来演示的则更使人震惊。主持人随机邀请了一位现场观众,并在其个人微博中选取了一张公开发布的自拍照。经现场技术处理,这张照片被快速生成了与观众本人一模一样的3D人脸模型。 随后,主持人将观众的3D脸模套在自己的脸上直接“换脸”,按照APP中活体检测的提示依次完成眨眼、转头、微笑等动作,竟然骗过了APP,顺利完成了活体检测认证。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分析专家邱学侃表示,现阶段人脸认证技术还不能在所有场景做到非常成熟,尽管人脸比对的精确度很高,但大部分的人脸识别系统对活体检测的重视程度不足,使用的算法比较简单,破解并不困难。这种情况下,若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密码屏障,虽然能够提供便利性,但却存在安全隐患。
当时看完这个曝光之后,我对人脸识别确实一点好感都没有,如此简单就能骗过,很显然这样的安全性是完全不合格的。而有些企业为了宣传和炒作,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哗众取宠,这不但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和伤害,也可能会扼杀技术推广和发展的潜力。
苹果的Face ID技术
苹果的Face ID的核心技术就是深度摄像头 ,也就是说, 摄像头是可以理解人脸的深度 。而要“理解”人脸的深度,并不简单,而苹果采用了一种叫作“点阵投影加上红外摄像头”的技术。它实现的原理是利用一个小的投影仪,投射3万个红外的点到人脸上;而另外一个红外摄像头就专门来捕捉这些红外的点,这样就能够把人脸的立体结构捕捉下来;再加上它已经有了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处理芯片,以及苹果自己的GPU(图形处理器),这些结合在一起就能够把立体的人脸描述出来,能够精准到用它来做安全认证,做开机的解锁认证或者支付认证等等的应用。
Face ID能通过 “点阵投影加上红外摄像头”技术来识别面部,并通过神经网络对面部进行建模,甚至可以识别哪个是真人,哪个是照片。苹果甚至与好莱坞模型团队进行了人脸模型对比验证,以保证Face ID所识别的人脸不能被任何仿制品所替代,包括栩栩如生的蜡像。
苹果的市场高级副总裁Phil Schiller宣称,相对于指纹识别(Touch ID) 五万分之一的概率(被陌生人解开),Face ID被陌生人解开的概率只是百万分之一, 安全性生生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总结
With the iPhone X, your iPhone is locked until you look at it and it recognizes you. Nothing has ever been more simple, natural, and effortless, this is the future of how we'll unlock our smartphones and protect our sensitive information.
-- Apple senior VP Phil Schiller effused in the launch keynote
包括苹果在内的所有的伟大的产品企业,一直都在进行一场战争,一场“易用性”和“安全性”的战争。从密码 、 手势到Touch ID,一路走来,手机是越来越容易用,而安全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一旦手机被攻破,会实实在在的对人们的财产和人生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事实上,易用性的提升一般是以安全性的下降为代价的,而战争的关键就是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随着技术的进步,苹果终于又在易用性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用Face ID取代了之前的Touch ID,而他们显然不会想要在安全性上做出太多的妥协。
以苹果的实力和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苹果和它的Face ID技术抱有最起码的信任。当然,新技术受到质疑实属平常,这项技术是否真正可行,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而iPhone X将会是它第一次真场景实地检验。同时,新技术也需要经历风雨的考验,据说有人就在尝试使用类似的技术来捕捉人脸的立体结构,并使用3D打印的技术把人的头颅打印出来,这样是否能破解Face ID技术呢?理论上讲,有可能,不过还有待验证。历史总是在重复,Touch ID刚推出的时候,就经历了从质疑到接纳的过程,而如今又是一个轮回的开始。
那么,我们会接受Face ID吗?我想,会的。因为,我们都很“懒”,而懒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