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小时候就讨厌人多拥挤的地方?是不是看到排长队,或者家里来了许多亲戚要与你同吃同住,你会有一种心烦意乱的感觉?后来上了大学,小小的一间宿舍住了六到八个人,这对你来讲简直是不可思议!
不能忍受下铺兄弟的打呼噜,不能忍受原本还看得过去的洗手间堆满了多人份的洗发水沐浴乳,不能忍受夏天大家一起在宿舍里吹空调,那股子混合汗液的味道!
于是你只能无奈地将宿舍当作睡觉的场所,而外面的世界才是你的世界。
别人经常会这么说你:“挺夹生的一个人。”
或者这样说:“不随和,太讲究了,这是在中国耶!”
劳资没吃你们家米也没碍着你,你喜欢把宿舍当个家,也请!自!便!
然而劳资要拿一个科学案例来反驳乃们这些不讲究的人类!
美国有个心理学博士叫卡尔霍恩,这个人用一群老鼠做了个著名的“拥挤实验”。实验本身很简单,就是将老鼠们放在一个密闭玻璃箱子里,卡尔霍恩把他的老鼠放在一个有4个隔间的“老鼠空间”中。由于隔间1和4没有被连接起来,它们是死端,老鼠则聚集在隔间2和3中。这种过度的拥挤导致了一些病理行为的发展。在隔间2和3中,幼鼠的死亡率高达96% .雌鼠无法建造适宜的巢穴,并且常常丢弃幼鼠。这些幼鼠在它们被丢弃的地方死去,而且常被成年老鼠吃掉。高的死亡率对于老鼠的空间来说有极深刻的含义。雄鼠同时也表现出怪诞的性行为,会跟死去的雌鼠XXOO,会推倒性格孤僻的雄鼠,会跟未成年小老鼠做羞羞的事情……
新世纪以来,拥挤一直都是人类社会病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听到“贫穷”这个词,很容易就联想到布满黑色污垢的小弄堂,或者是印度层层叠叠的贫民窟,洗衣服和上厕所都在同一条河里,隔着自家窗户,一眼就能看到好几个家庭发生的事情。
拥挤的地方,从来没有世外桃源,有的更多是男人们抽闷烟,大人打骂孩子,烦躁的气味如同烟花爆炸后的硫磺味,充斥着拥挤的人类世界。
大城市更是难逃这种压力,北上广的地铁你喜欢乘吗?再搞一次世博你还想去凑热闹吗?迪士尼开放前几日你会加入人群吗?
整个天朝都是如此,校园,又怎能幸免于这种拥挤?
从小的义务教育告诉我们,要坚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教会我们,要学会适应,强者为王。甚至我们还会自我催眠,什么爱因斯坦一天睡四个小时,玛丽居里在格子楼里搞科研……
但有时候,我们可不可以也告诉自己,虽然宿舍拥挤到要你去努力才能适应,但你真的不是超人,你没有能力适应所有的东西,更不可能一边喝着鸡汤,一边嚷嚷着“吃多少苦就能回报多少财富”。
宿舍住六个人,真的太多了,而我能做的,只有努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在那里,才是我安身与学习的地方。我能做的其实也只有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