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被感动误解,也就是如何正确理解“感动”一词呢?你会说,他的朗读使我流泪了,于是我很感动:可能多半要归功于文字作品的叙述里流露的感动性。
但是还有一些感动,不再是文词的表面感动,不再是视觉的炫惑,而是理性的光辉,雅致的得体,隽永的味道及浩瀚的韵律都会让我们惊奇,尖叫或者太息,或者埋头沉思,随后为之感动,那时候我们虽然没有流泪,但我们知道它的确是一个优秀的作品,其实也可以称得上是感动。
我们还有可能被人感动,一个学生学到了艺术的某点好处,尽管没有那么周严,没有那么成熟,却也进步极大,我也会心生感动,实属常理。另一个学生学到了艺术的某点好处,我不禁会吃惊于他的领悟之快,或者吃惊于他的勤奋之勇,超过我原来的想象,更会心生感动,甚至于连连叫好。
假如你心怀美好,恰巧遇到了一群心怀美意的人在那里呈现真挚和激情,心里就会油然而生的情绪,就应该是感动。
不用说,你心怀美好是一个条件,可是也需要另外一个条件相称:能安静倾听。那一天,你安安静静地倾听了,于是乎你被感动了。你对艺术抱有热爱,你敏感于那些美好情绪的流露,才会在别人的发情处、诚恳处,甚而至于是不经意处,瞬间被融化,情感倏地变得不安,或者心潮起伏,难以自持;或者泪流满面,忍禁不住。关键是,心怀美好才会有可能理解,悉心聆听才会有可能遇见。感动的两只触角,一个是乐意爱,一个是遇到爱。
感动,当然是一件有温度的事情。“男儿有泪”主义者对这些感动,大概都是挥之即去,即便真地为某件事动容,情形一过也要骂自己“怎么那么小女人”,既然没有了温度,也就无从谈及触动情感。可如果是他的内心深处毕竟还有点火星未泯,残存的火种被理智擦着而迅疾燃烧起来,他其实也仍旧能够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感动。请让我再说一遍,没有了心怀美好,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被点燃了的情绪,没有了被携带温度的东西触发,也就没有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