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解读

如果说,没有看过双城记这本书,但是双城记中极为经典的开头,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狄更斯所写《双城记》时,英国社会正是矛盾重重,阴云密布,因此催生了他开篇如此高度概括性的经典开头。令人有种读过开头便像是读完了整本书的错觉。

        法国大革命意味着一个极端年代的来临,暴民推翻了贵族专制,建立了更加专制的共和。这是一个极端的年代,几百年来继续对专制的憎恶,在这个年代得到了肆意宣泄,任何事情都不存在中庸之道。那样的一个年代,极端而又充满着传奇色彩

      《 双城记》被誉为描写法国大革命最杰出的代表作,我想最大的原因便是它的与众不同。和其他的作品相比,狄更斯更注重的是最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尽管在那个年代,这些小人物本身并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小人物与大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法国大革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的力量所引发的。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场革命?到底这场血腥风雨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我想,这便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心所在。

《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其通 过典型人物的塑造与社会矛盾的真实描写,揭示了法国大 革命爆发的不可避免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