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戏有种横空出世的感觉,电影带来的惊喜让人可以不再斤斤计较一些瑕疵,比如甚至没有一张特色鲜明的海报。估计99%的观众是抱着看喜剧片的态度走进电影院的,但最终收获了一部悲喜交加、意味复杂的正片。而那些曾经你以为的都不再是你以为的……
01 原以为
马进一定会中奖后抱得美人归。近几年国内公映电影的主角光环太强大了(不包括没在院线排片的独立电影),以至于要想看点悲剧的时候还得费点心思找资源。不能说积极阳光结局不好,只能说电影类型不能太单一了,现实是观众走进影院的选择很少。
时间长了,眼光投射到屏幕上的那一刻起,下意识期待的就是一个欢乐团圆结局,对于一个新手导演,按部就班处理这种情节也是最省事的。
结果,他在一天一天的焦虑中失去领奖机会。看着日历一页一页翻过去,总希望能在某一天出现一点奇迹,可最后中奖彩票就这么兑现期限一天天消逝了。
02 原以为
小王是小人物的逆袭。大家在一场灾难中被大浪冲进小岛,灾难总得带来新生。在日常生活里不起眼的小人物和嚣张跋扈的精英群体来了个对调。司机小王凭借着过人的体力成为公选的领头羊。上山摘果子,下海捞鱼,分配任务、惩罚管制,玩的不亦乐乎。大概导演想让观众看到每个卑微的小人物身上也有闪光点,可以让他和自己彩票中奖一样逆袭。
结果,小王沉醉在领导的光环下,嚣张跋扈哦愈演愈烈不像自己。人性和身份一起来了个对调。情节如何演变?还得自行思索。
03 原以为
小兴会成为马进的得力助手,两兄弟历经灾难,从此翻身做人。小兴的憨傻也许能为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傻人有傻福嘛。
结果,可以舍命陪马进的小兴也会被翻身做人迷了心窍撒下弥天大谎。
04 原以为
从此,马进和小兴可以在一路厮杀奋战而来的孤岛帝国里Live happily forever。
结果,他们喊出了“全都是假的,到底什么是真的”“ 化了的冰淇淋还能再冻回去吗”的天问。
05 原以为
这是一部爆米花喜剧片。
结果,人家其实是一部悲喜交加的正片。
说到底,我低估了黄渤拍电影的态度。他很认真。《一出好戏》的惊喜源于我对黄渤其人没有足够的了解。电影展现了太多真实的心灵地图和社会情绪。
“黄渤想拍这个故事想了快十年。”九年前拍《斗牛》时开始酝酿,四年前停工筹备,剪辑用了一年,第一次开发布会时片名还没定。(孟大明白)
这么谨小慎微,看起来倍加珍惜,里面寄托了很多年的生活感受。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好,可在他的电影里,精英不是用来嘲笑讽刺的。没有人是傻子,都是自己的选择。选择了信任,有了姗姗;选择了倾轧,有了小兴;选择了在社会耍滑获得成功,有了老总。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一切是你想要的吗?电影透露出的一个积极信号是,真实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一拨人认识清楚了。
现在在大街上找一个成功的人或者“看起来很有成就”的人也许很容易,要挑一个“忠于内心”的人却有点难。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故事太多了,你会怀疑是否只有自己被抛在浪潮之外,和让自己“成”比起来,内心真实是不是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一开始马进也是这样的,他认为姗姗不喜欢他抵不过因为他没“成”,等他彩票兑现,一定会开着豪华游艇来接她。可姗姗求婚给他的判词是什么,流落到岛上,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责任感。所以,是那个打破假成功的马进,敢于袒露真实、信任他人,将最后那么一点有利却致命的秘密和盘托出的马进,抓住了心上人。
看剧的过程中虽然惊喜,但也总有种熟悉感。首先让人想起《楚门的世界》,这两部电影就像在大太阳底下吹了两个巨大的肥皂泡,还是彩色的。
《楚门》的编剧从50年代系列美剧《迷离时空》(the twilight zone,擅长在最后一刻为剧情贡献神转折)中找到灵感,上演了一场大型生活秀,身在其中的人却浑然不觉。
和《一出好戏》不同的是,《楚门》的情节冲突不在于选择真实的心理过程,而是如何打破虚假的行动,全片都在讲发现自己生活在节目造景取乐的虚假世界后,主人公如何百折不挠地寻找真实世界的出口。这种主题展现就又进了一层。
而小王快被逼疯的情节,包括后来人人披上条纹相间的外衣,也立马让人在脑海中勾画出《飞越疯人院》的样子,而且能完美无缺的融入现实生活。
那种谣言跑得飞快、每个人的情绪就像滋长的火苗,一滴油就蹭蹭往上冒,视听真假难辨、喧闹而混乱,大概也可以作为当下网络时代的真实写照。
这部电影能够评论、票房双收也许因素很多,其中应当包括这种用影像“抽象地”刻画好自己生活的时代。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算尽了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