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经公司举办了一次青年演讲比赛,我当时兴致勃勃地报了名。从小对自己的普通话和表达一直信心满满,周围的朋友和我一样,觉得这次比赛我一定会轻而易举地获得满堂彩。
或许是收到的期望值太高,慢慢地,从接到任务不久后,我就开始有些焦虑和压力了。当然不是焦虑自己会不会发挥好,而是焦虑我应该怎么去演讲才会真的达到人们希望中的标准呢。
尽管我以前读过很多类似的演讲书籍,也曾经做过一些演讲,对于公众场合的发言也并不胆怯,但是因为公司是第一次举办类似的比赛,我对于那些可能成为评委的领导的想法非常没底。毕竟,他们并不是专业评委,可能更多地会凭借自己的职业经验来判断。
是的,我非常担心自己会跑偏。
于是,我开始纠结了。按道理,一个真正有意思的演讲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入题的引子,可以是一些生活的思考或者是一些生动的案例,然后再引出自己的几个针对主题的思考,最后升华主题,留给观众回味无穷的思考。
可是,话虽这么说,我又开始担心,入题的案例会不会把主题拉低了。因为只是着眼于身边的小事,很容易落入俗套。毕竟作为企业的高层,他们每天接触的文件和会议都是各种高大上,我们这些青葱少年一开口就会显得稚嫩无比,尽管是年轻人的本色,但是要想脱颖而出估计就没那么难了。
于是,我当时征询了周边一些人的意见(当然基本都是同龄人),他们一致认为,没错,我必须把高度拔高一些。演讲嘛,重要的是激情澎湃,难道你还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去和这些领导们传递一种新思想吗?那显得很不自量力吧。
那为什么要举办演讲比赛呢?我傻愣愣地问。他们笑了,接着说,这还不理解,有的时候只是形式和政治任务而已,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背景,这种味道就更浓了啊。
一番话说得我茅塞顿开,心中也有了思路。
说实话,写一篇实实在在的有着真情实感的文章信手拈来,但是写一篇充斥着华丽词章,立意深远到自己都觉得晦涩的文稿真的非常难。我当时几乎是查阅着百度,然后斟酌着一个个的词语和句子,艰难地写了出来。
文稿成形了,通篇看过去,我自豪满满。一段段的排比,充斥着豪迈和大气,从国家讲到企业,从企业说到个人,相信就是那些听惯了严谨报告的领导也会对我侧目吧。
为了增强气势,我亲自找了音乐,并进行合并和剪辑。在这种激动人心的音乐声下,我想我的演讲一定会更加震撼人心,让人拍手称快。
到了演讲当天,我早早来到会场,难掩激动的心情。那次一共有十名选手,大部分人真的就如同我开始所想的那样,基本就是干巴巴的一个案例,然后辅之以几句感想就完事了。其中有一名选手以自己为例,讲述了自己思想的变化过程,确实讲得不错。
这个时候,我心里有点打鼓了,可是此时再变也确实是来不及了。我告诉自己,按照自己当初想的来发挥就行。现场音乐响起,我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演说,大家的鼓掌也很热烈,我的心里稍微定了定。
然而,最后的成绩让我大跌眼镜可又似乎突然间明白了必须是这样的结果,我的成绩排名大概在中不溜的位置。来助威的朋友们知道我会有些失望,只好不住安慰我。
02
事后,还有好心的朋友去打听可能的缘由,而这成为了我那次参加比赛得到的最好的启示。原因很简单,是的,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对主题真正的思考,激情很满,形式很好,但是能打动人的内容才是演讲的真谛。
我愣住了,此后好几个晚上都在反复回忆这件事的始末,开始仔细地回顾我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心理细节。
是什么让我如此纠结这件事?对于演讲,我不是不懂,如果作为一个演讲新手,犯这样的错误可以原谅。而我这个本身就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演讲的人,在面临演讲的时候,居然自觉否定这种被无数人证明了是正确的做法,然后采取自认为可能更加符合评委口味的做法。结果,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功利心作祟。我太看重这次比赛了,确切地说我看看重比赛的结果,说得更直白点,比赛的动机中混入了太多功利性的想法,导致“身在此山中”的迷茫感愈加明显。这一点在赛前定演讲基调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错误的判断。揣测别人的心意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尤其是当你根本不了解的时候,你非常容易陷入想当然的误区或者根据曾经的经验给出十分刻板的结论。就像现在很多人认为外企工作就是把员工压榨到死,而国企、公务员就应该是一杯清茶、两份报纸一样。而我,对国企高层的印象真是停留在这样的刻板印象里,以致于做出了自认为可以迎合的错误判断,现在想来,可笑至极。
最后,不自信的表现。接到演讲任务的时候,我自认为自己非常自信,因为曾经还算“辉煌”的经历告诉我,一切都不会有问题。可是临到真的参赛的时候,我竟然开始纠结了,不管是动机还是判断有什么问题,至少从根本上说明,我是不够自信的。对于曾经取得的成绩,可能更大倾向地认为是时机合适,或者说运气成分在,至少是有刚好评委、观众喜欢你这种方式的演讲的运气的原因。对于真的是不是个人能力早就已经到达这种程度,我并没有在心底真正认可自己,这就是为何我还会不断纠结的关键所在。
03
画地为牢是无法突破自己的最大桎梏。尽管一次小小的比赛,早已成为了人生历史长河里一个小到不起眼的小浪花,但是对自己的一次观念的彻底改观却是一个可以铭记的转折点。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如何去避免这样的窘境?
首先,一定要摆正心态。工作、学习、生活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能“用力过猛”。充足的准备是必需的,但是如果过于在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本末倒置。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坚定目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做好努力,无愧于心就好,这样反而会取得很好的成绩,有意外的惊喜。
其次,和合适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时候,一个人对一件事存在理解偏差是正常的,特别是在不熟悉的事情上。这个时候,一定要找到合适的人进行沟通。这里的合适就是指的熟悉这件事的人。当我在赛前纠结的时候,我确实也询问过他人的意见。但是,我没有找准对象。他们和我一样,年龄、经历和我差不多,自然会给出和我几乎一样的结论。而有些人,我却没有找,比如部门的领导或者老同事。他们在这个公司多年,甚至有些都已经在管理岗位,对于公司的文化比我熟悉得多,他们的意见在此时才具有更多的参考意义。
最后,相信自己。当然,信心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如果你在某件事上已经反复验证过,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此时,你完全有理由可以相信自己可以做好。在动机和沟通都已经调整好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策略,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至少是不会让自己后悔的决策。
人生有很多场比赛,不管比赛结果如何,重要的是获得新的认识,指导前进的道路。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画地为牢,所以这场在别人看来完全不足挂齿的演讲比赛在我心中掀起的涟漪值得我至今牢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