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转型”的学习与思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近持续学习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在有关职业转型的课程中,收获很多。

当我们遇到职业天花板,或者想去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行业重新开始,这就会遇到“职业转型”问题。
这时候可不能憧憬着诗和远方,盲目乐观的一路狂奔,因为这样的结局大概率是失败与懊悔,因为我们只看到远方的光明而没有意识到道路的曲折。

这时候最需要的是给自己时间,理性客观的思考,从兴趣、能力、自我追求三方面去评估自己的选择。

一、是否真感兴趣?
我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否能够全情投入,进入心流状态——情绪很high,乐在其中。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这种体验在看精彩小说或者投入游戏世界时经常会发生,那么在我选择的的工作中是否可能会产生这种体验?
二、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支撑?
所谓支撑,就是指也就是个人能力与职业要求是否匹配?我需要问自己:虽然喜欢这个职业,但现有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要求?比如:做客户经理,能持续成单吗?做早教老师,能带着小朋友们安全地玩耍嬉戏,同时搞定各种熊孩子和奇葩家长吗?职业只会为能力买单,而不关心兴趣如何。因此这是很重要的筛选。
三、在职业中的自我追求是什么?
任何一个职业,不可能给我所有想要的东西,因此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在追求什么?最想要的是稳定的收入?是持续的发展?是过程的精彩?还是最终的成就感?
我必须得明白“有所得必有所失”:安全稳定的工作不会有新鲜感;有趣好玩的职业就无法做到旱涝保收。因此要想明白:失去的东西是我愿意承受的吗?

以上是从个人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换个角度:转型后能提高职业交换率吗?
职业的本质就是人和社会的交换关系。选择什么职业,等于选择了用什么方式和世界交换。这个时代的个人发展需要思考自己是用什么东西跟别人交换:体力——智力——资源——平台——天赋,一个比一个有效率,我是在用哪种方式和别人交换呢?
好的转型或者发展,应该是一种交换效率的升级——从体力发展到智力+资源

所以思考一个转型,不妨从两个角度来看:从个人角度,思考是不是感兴趣?有兴趣的东西能不能做?做好了能不能体现我的核心价值?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思考有没有提高交换的效率?
所以,需要问问自己:
现在的工作真是因为不感兴趣还只是想要逃避?新的行业为什么会感兴趣?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匹配?如果可以最好能践行尝试一下再做判断,因为我们总是自视过高。
总之, 多储备能力总没错,对于新要转型的方向,多参与体验和尝试,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还是需要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

我们很多人在职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性,但始终没弄明白根本问题:为什么要转型呢?
大部分的回答是这样的:
答:想要有更好的发展。
问:发展什么?
答:……(嗯,说不上来)

答:在一个行业里做久了,也遇到天花板了,想看看别的领域有没有新的机会。
问:你想看什么机会?
答:不知道,只要自己感兴趣,有发展就行。

答:实在是太讨厌现在这份工作了,没前(钱)途,又晋升无望,做了这么多年,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以后哪来竞争力?
问:你觉得什么才是有竞争力?
答:……(没认真想过哎)

答:年纪大了,拼体力也拼不动了,想换一个活法,却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问:不想拼体力,你想拼什么?你有什么?
答:不清楚,好像除了体力就没有什么了,所以才苦恼。

很多人带着疑问走进职业咨询室或者培训教室,期待拿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别人又怎么可能给出答案呢?

其实,我们的“转型”是在补课,补一门叫“自我探索”的功课。这门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落下了,直到几十岁了,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力、秉性。早一些自我探索,可以增加对自己的了解,提高与世界互动的胜算。
所以,在职业转型的每个路口,不要着急转型,而要先思考一下,你要去哪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习要像加勒比海盗》作者詹姆斯·巴哈,没有大学学历,20岁时成为苹果公司质检部的经理,同时也是400多名电脑工程...
    我是小六妈阅读 819评论 0 0
  • 我是一个平凡的农妇, 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相貌也不出众。 可我心中藏着一个梦, 使我显得与众不同。 我不喜欢热闹...
    乡村奶奶阅读 428评论 4 3
  • 自从记事起到现在,我印象中干得最多的家务活,就是洗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一位职业洗碗手,洗得又快又干...
    老狼叔叔阅读 384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