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贝是深圳的一座古村,最早可追溯到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她讲述了深圳从明清本土文化到深圳改革开放移民生活的500年历史。湖贝村位于深圳东门,由东、西、南、北四坊组成。湖贝村南坊,是深圳中心城区内最后一座保存较好、范围最大的清代古村落,紧邻湖贝古村的东门商业区原是本地历史上四大古墟之一深圳墟的一部分,是深圳地名及其历史的起源地。这片长约250m,宽约140m,面积约1.3公顷的老屋深巷是深圳城市发展历史所剩无几的空间物证。村内保有三纵八横的村落结构,有门楼、水井和200多间民居,是典型的广府系坊巷式排屋村;在这些古民居的低矮门头上还可以看到清代的灰雕,洗不尽的铅华与门头对面供奉着的香火在记录着这里居民的生存与生活。其中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于民国时期(1935年)的怀月张公祠内,梁架、拱斗等采用花岗岩材料,深圳地区不多见。(搜搜即得)
常在书本上对那些古老的文化情境留恋不已,往往不知不觉错过了,失去了,那些人,物,事。和朋友来走走,能够带走的除了照片,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真正去身临其境带来的主观感受了。
这一片残留的古村落,被挤压在现代建筑中,似乎是在苟延残喘,更像是为这个时代留了一点更丰富的真。
孩子们带着天真的笑脸,在街巷一起玩耍,见到我们给她们拍照,都认真的摆pose;
老人们脸上沟壑纵横,在巷边静静地坐着,打盹或沉思,对往来如我们这样摆拍的路人投来关注的目光;远处一条老狗在那儿懒洋洋的晒太阳,多么好的阳光啊,又是无人打扰的静谧时刻,还有婴儿车的经过带来的一阵美妙的铃铛音乐。老巷与人与物,带着锈迹斑斑的孙悟空摇摇车,无不宣示着这儿的破败,老街却也悠闲着,等待着。这三纵八横的古巷也孕育了一代代人,形成了深圳的潮汕文化一角,那些门廊,彩旗,贴画,绿豆饼等。
建筑的古式与现代生活的贴合改造后的模样,一旦变成高楼,就再也见不到这种当年老一辈自己亲手改造的现代化房屋。建筑像婴儿般就这么从娘胎里蹦出来,却因为老了要被抛弃吗?
在深圳这片土地上为数不多的祠堂,祭拜文化啦。
匠人们花心思做的灰雕。
在狭窄的巷边停靠的炫酷摩托。
在人来人往的古村里的菜市场一些潮汕特色美食。没有太多商场里的唯顾客至上热情似火的商贩,一个大哥对我爱答不理,相比大商场的真极具个性,或许也在对某事不满吧,更多的是温善,轻言细语的面孔。
狭窄肉铺的一角。
潮汕有名的绿豆饼。
广东凉茶,喝了还可以治感冒等。(菜市场这几张刷屏图片是盗狸猫小姐图)
在潮汕牛肉,绿豆饼,凉茶等这都是生活中必须品,味道功效当然是杠杠滴。相比某些规整过的像罗湖大剧院那边的小巷,这儿却显得更加风情万种,没有那边的商业化,同质化,这儿每个店都有每个店的特色,能够看见大神们自己制作自己的作品。为好好养家糊口的营生,点赞,当然免不了买买买吃吃吃了。
皮都掉了,心也落空了。正如绿豆饼只怕再也没有猪油做出来的一样,老巷再也回不到从前。再多感慨也都是无稽之谈,真正的追求是什么呢?如何定义这一块由当年潮汕人聚居起来的村落呢?它们是与哪种格调背离从而需要改造呢?人心该向何处诉求展望!我们心中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会做,呐喊更显赘余了。我们还有什么共识呢?沉默只怕是最后一点共识。
我和哈哈两个小点在这500年小巷中,惊!这儿以后就成为深圳某个长卷中的一角,只可做壁上观了。即使有3D,VR,AR等技术,这一种与记忆撕裂的失落,竟然也无能为力!
别了,湖贝古村!朋友慢慢我们走过的地方,都已成为绝地,我们的心却依旧不改本色。用我们的图片文字心灵记录所有的曾经,虽碎片,却也是我们电影里的一幕幕,笑着去怀缅,看着得宁静,想着即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