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静下来,闭上眼睛找一个人,然后慢慢地写,慢慢地写她的全部的好。可是,我害怕自己搜遍肚里的墨水都写不出她的万分之一的美。
于是,不敢写。笔,搁浅了。有些时候,想起了,总觉得自己吝啬了。赚了那么多别人的好,却不舍得把一丁点儿的赞美花出去。拍拍自己的脑袋,骂到:用心写总可以的吧。夜里,坐在书桌前,要敲打键盘了,终于铁了心,厚着脸皮,告诉自己,写吧写吧。再不写,就要错过了。
我应该从何起写她呢。记得我比她早一年来临中。时间应该回到2012年的9月。我接任初一4班的语文课。她是这个班的历史老师。都说文史不分家,看来,有些认识是早已有的缘分。后来她就莫名其妙地被形势推着当了4班的班主任。自然科任老师与班主任的联系就多了起来。我努力回忆着。我们同在一个办公室,中间的片段记得不清楚了。唯一清晰的是,我们越来越熟。一起聚餐,买东西,唠唠家常,一来二往,渐渐地也就更熟了。她作为外地人,离家很远,而我也是半个外地人,在外的人总是懂在外生活的心情。再后来我们随着年级走,初三了。那年我在准备着迎接一个新的生命。
她总是极致用心,大到胎儿的动态变化,小到吃喝拉撒。记录,查阅知识,亲自做试验。每回我晕晕乎乎地向她询问总可以得到好的回复。有些温暖人心的东西,不必多言,就这样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满满地感受到。她就是那样温暖的人。虽然我比她年纪长些,可是在为人处世一面,却不甚及她做的好,她对人的好就如同一场春风拂来,给人舒适,给人留及面子。
她算是家里的独生女,可是却全没有独生女子的矫情傲慢。世界上最适合形容她的兰心惠质,冰雪聪明,美丽贤淑等词都太俗气,我觉得用“酷毙了”最能描述她。
她的酷,太多了。要我说,就是她对美食的研究和制作。总是隔着屏幕,在朋友圈都能闻到她做的各种食物,不,应该是美食。烤面包,泡菜,甜品,家常菜,美味地方零食……见过的,没见过的,有名字的,自创名字的,随时亮瞎眼球。尤其有时我深夜备课,伸伸懒腰,闪过这一张一张的图片,垂涎三尺都觉得不做作。日子再怎么逼仄,她都钟爱这一口,而且日日皆如此。因为吃的不是食物,而是品位,而是心情,而是雅趣。惊叹乎?艳羡乎?赞曰:此女子,人间极品也!
有些女子,注定是让人嫉妒的。因为她的好,不是你所能模仿的。
要我说,对吃的有造诣,那我也就服了一半。可是谈及读书,真的不是所有女子都爱的。然而,她爱。我看的一部分书,都是经她介绍的。买书,看书,热情给人借书,都是她的爱好。有时几日不见,她又手捧着一本新买的书,在美滋滋地读着。那专注的,迷人的眼神,那微微低垂的,有些歪斜的小脑袋,可爱极了。这时你既不想打扰,又忍不住靠近,问问读的是什么书,如此入神。
女人都要读点书的,是该读点儿书的。否则当生活来点不顺当的时候如何挨得过去,如何明亮自己。有段时间她过的不开心了,即使不表露,谁的天空不曾有过阴霾呢?她读书就更厉害了,还会在app上的书签记录读书感悟。读书,会让阴霾驱散,读书会不害怕,不焦虑。
还记得那些她记录过的张爱玲的“非走不可的弯路”,还记得《萤火虫的小巷》,她在飞机上读到泪流满面,还记得,帮我商榷中国古典诗词中鸭子的发展史。
后来,渐渐地。书把阳光逗出来了。她笑了。生活再如何不易,她依然能以最好的姿态应对。幸福又来敲她的门了。真好!
我曾在《一条狗的使命》得到过一个真理:思考生命的意义完全是浪费时间,倒不如好好享受生活,别管什么意义。
又读到过这些话:当初含泪努力过的,将来一定会含笑说出来。用心寻找春天与快乐,用爱编织秋天和自由。
现在,我想送给她。愿她幸福,一直都这样“酷酷的”。有些女人天生不用读书就很棒,因为她读的是无字书。
她就是这样的女人,不必说她的善良,她的乐于助人,也不必说她的真诚纯朴,她的一切的好都不能说完。岁月再美都不及她的好。她就是我的同事,陈雯女子是也!
(2017年11月8日 于临中执笔)
附点图片,都是她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