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一天
有时候,虽然我们很想享受片刻的宁静,但大脑总是以每小时 500个新想法的速度不停地运转着,喋喋不休地吵闹着,并制造出无数的烦恼。
其实这再正常不过了。东方的哲学家很早就认识到大脑是人们无法控制的并且总爱唠叨,而西方哲人笛卡尔也曾说过,大脑就像 一个专门以思考为目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另外,早在19世纪,心 理学家就开始研究大脑的存在问题了。例如,威廉•詹姆斯(William lames) 于 1892 年对意识传递和大脑运转模式进行了专题研究, 并完成了相关学术著作。
无论如何,我们的大脑就是不肯停止胡思乱想。如果你和我的想法一样,那么你在心里可能会这么说:“是啊,每个人都会胡思乱想,但是我不一样,我的大脑完全不受控制,我一定是疯了。”如果 真的是这样,那真应该感谢你的大脑如此关心你是否正常了!
接下来,让我们先做一个简短的了解,去看看喋喋不休的大脑到底有什么样的生理构造。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大脑认为我们不正常这件事其实是非常正常的。
什么是思维
在大脑喋喋不休的时候径直走开,难道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吗?
让它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冷冷地看着它目瞪口呆的样子,难道不是 很有趣吗?有时候,大脑就像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实体一样,如 影随形地跟着我们,没完没了地在我们耳边说这说那。而它却总是 处于优势地位,掌握主动权。它的想法和动机总是和我们大相径庭。
为了了解大脑的天性以及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大脑是个独立体, 我们先来看一下大脑是如何运转的。
克里斯•菲尔兹认为,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在自言自语。有时是我们主动开始的,有时是大脑先挑起话题的。不管怎样,拥有大脑就意味着要忍受大脑的唠叨。 那么唠叨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我们会频繁地听到这个声音?为什么我们不能让这个声音安静下来?其实这可能是大脑的构 造引起的。大脑中每个系统各司其职,其中有些系统是半自动的 (比如让人们能够自言自语的系统),有些系统是全自动的(比如控制心跳和饥饿感的系统)。
菲尔兹认为,我们在自言自语时“听到”的“声音”,与实际听到的外界声音一样,都是来自大脑的同一个听觉系统,只不过一 种“声音”是源于大脑中更高级的中枢系统,而不是来自于耳朵, 并且是不存在任何真实声音的“自给自足”式的听觉形式。幻觉形 成的原理也是如此。人们闭上眼睛后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与睁开 眼看到的真实世界里的画面一样,都是同一个大脑系统所为。只不过有时候大脑会在没有经过我们允许的情况 下就向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画面罢了。
这种情形往往发生在梦里或者回忆闪现的时候,就像烤苹果的 时候闻到香味就会想起苹果派一样。
我想说的是,大脑是由数个分工合作的专业化系统构成的,系统处理信息并使信息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交换。有些大脑活动是我们能够察觉到的,而其他大脑活动是我们察觉不到的。我们可以把 这两种活动称作“意识”和“潜意识”活动。
看来,大脑系统似乎知道一些我们并不知道的事。例如,有一 种视觉障碍叫做“皮质盲”,它可以让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看到正在 发生的事。在我成为一名心理医生之前,我听过这样…个故事:一 个人在头部遭到撞击后,双目失明。虽然看不到任何东西,但是他却能够径直穿过走廊,并且灵巧地避开所有障碍物。当人们问他是 如何办到的时,他说“我不知道”。
其实原因是这样的:虽然大脑的表面皮质受到了损伤,但是他的眼睛是完好无损的,而且在大脑内部,视觉倍息的传递依然没有 任何问题,于是眼睛看到的视觉信息可以正常传递到大脑的其他区 域,所以这个人在行进过程中便能够顺利避开障碍物。
模块化的大脑是非常忙碌的,因为它需要在看不见也听不见的情况下为我们提供影像,还要把数量惊人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从 而使我们能够了解周围的环境。甚至在我们关注其他事情的时候, 大脑还要继续工作。任何有过灵光一现或者突然文思泉涌这类经历 的人,都知道大脑这种自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么美妙。而人类特 有的精神活动其实有很多都属于这种大脑活.动。比如共鸣和直觉之类的抽象体验就是源于 意识层面之下的生理结构和计算系统。
然而,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关于这条分界 线,研究者从生物学的角度做出了解释。他们发现了能创造出自我意识的大脑结构,以及能使我们监控自己行为的 大脑系统。按照这些研究结果来推断, 大脑的部分模块是专门用来制造自我意识的。
为什么非要谈论这些?这是因为本书稍后的论述需要我们对大脑活动有一个清晰的定义,至少在脑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明确大脑活动是什么。并且我们还需认识到,对我们喋喋不休的大脑并不是失常了,也不是坏掉了,它只是在用一套令人惊奇的系统指导我们的行为而已。虽然它不能用语言来和我们交流,但是它确实找 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比如共鸣、直觉等就是大脑表达出 的某种情感或冲动。对于皮质盲患者来说,大脑就是利用情感和冲动来控制其行为的,而不是通过意识。
此处只是举出了部分例子。当然,大脑也会通过令人不快的体验来与我们交流,比如焦虑和沮丧,这些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谈到。
那么,到底什么是思维呢?按照史蒂文•平克的定义,思维就是大脑的所作所为,并且这种活动是永不停 息的。我们听到的喋喋不休的唠叨就是思维吗?把大脑想象成一台运转精确的机器,你就能明白了。
大脑为什么会担心我们
人们常说,不要总是来去匆匆,要多停下来仔细观察生活。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按照这句话去做。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别人提醒 我们什么时候该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有危险,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专门干这个的。
事实上,大脑就是一个处于意识之外的综合系统,属于为了应对原始环境而形成的原始大脑。它非常胆小并且反应灵敏,永远以保护人类的安全为重中之重。
人类的祖先面临的生存环境是非常危险的。想象一下,尽管在周围摇曳的树叶和草丛中随时都可能隐藏着危险,他们仍然要在热 带大草原上徒步前行寻找食物。树叶和草丛开始晃动并不是因为起 风了,或是因为有小鸟飞过等不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情况发生,一旦有树叶和草丛沙沙作响,往往就意味着里面潜伏着危险的食肉动 物,随时有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而我们的大脑其实就是人类世世 代代在而对危险时不断做出明智抉择的产物。在早期原始环境中幸 存下来的人类在将自己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同时,也将做出明智 抉择以保全性命的习惯遗传给了下一代。数千代人的决策经验积累 下来,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判断模式。
现在我们的大脑仍然是这样的构造。无论是对大草原上树叶和草丛里出现的动静,还是对那些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意外声响,大脑的反应都是一样的。它仍然将保护我们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并假 定随时都可能出现危险,这使得我们容易过度紧张。我们会惊讶、 呆住并且四下里观察是否有危险出现的迹象,因为大脑会命令人身 释放更多的肾上腺素。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也会变得更加敏锐,这让 我们的身体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大脑会努力寻找危险出现的迹象, 至少我们的原始本能认为这些迹象代表着危险即将来临。例如,即 使是婴儿也能将食肉动物和人的动作与声音区别开,因为人类拥有 一种近乎天性的能力,能够判断出食肉动物的意图
虽然大脑的反应会有点小题大做,但是它从来都是这么实事求是。如果草丛沙沙作响只是有小鸟飞过或者有风吹过,那么假定有 危险逼近而使人体做出反应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反过来讲,反应过 于冷静而疏于防守则是非常愚蠢的,因为一旦危险真的出现,人们 就有可能会丢掉性命。
除了生存环境带来的威胁之外,大脑担心的事还有很多。人类 种群内部的威胁较之更为复杂,因为人们必须应对彼此之间在地位、 资源和配偶方面的冲突。在原始环境中,这些冲突能直接影响人类 的生存和繁衍。
对我们的祖先而言,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是最复杂也是最常见的危险。比如,如果一个可怜虫在被同族人取笑的时候,没有意识到 别人是在试探自己的勇气,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那么他无疑是可 悲的,因为他注定要生活在社会底层,甚至会被社会抛弃。
就像适应危险的自然环境那样,我们的大脑也适应了纷繁复杂又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因为我们从骨子里就知道应该如何跟别人相比,如何争取稀缺的资源,如何辨别欺骗和狡诈,以及如何避开 有可能出现暴力的场合。
上述这些例子只是为了证明,大脑是为了让人类可以生存下去而存在的。因此,我们都应该感谢人类祖先,感谢他们不断繁衍从 而使人类延续至今,以至于我们继承下来的思维从一开始就已经对 生命有了某种特定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这种理解称作“有用的妄想”,它是大脑为了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生存下来而始终持有的见解。
大脑如何表达自己
大脑在谈及这乱世中的危机时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巧妙且明确的。有时候大脑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像铃声一样响亮,而有时它影响我 们行为的方式更加隐晦。这就像一阵微风会影响飞机的飞行轨迹一 样,当你猛然发现时,自己已经偏离航向很远了。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有一件事让我意识到了大脑也会传达明确且富有侵略性的信息。当时我在邻居家的草坪上看到了一只 德国牧羊犬。出于对动物的喜爱,我微笑着走过去和它打招呼:“你 好,小狗!”我希望能和它成为朋友,但是它可能从我这个戴眼镜的 傻小子身上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于是眨眼间,它就从马路对面扑了 过来,一口咬住了我的腿。
大脑总会对引起强烈情感的事记忆犹新。从此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只要看到没有拴在链子上的狗,我就会躲得远远的,因为我明 白那种狗会有多危险。像这样的教训,大脑可不会轻易忘记。时至 今曰,一看到个头大一点的狗,我的大脑就会让那天的画面在我脑 海中重现,好像那件事并不是发生在35年前,而是发生在昨天一 样。即使现在和温顺的小狗玩耍时,我的大脑仍然会偶尔向我传递 这样的信息:“快跑!它们的牙齿很锋利!”然而,狗并不总是会对 人构成威胁。虽然判断狗是否危险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但是大脑 可不在乎这是不是心理阴影,它只关心我们的安全问题。
大脑同样可以用间接的方式和我们交流,比如直觉。直觉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准确地读懂周围的人和环境,以免出现问题。
你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开车时猛然间感到旁边车道上的车会 突然冲进你的车道上来。其实这不是什么神奇的事,因为直觉是模块式的大脑运行的结果,它只是大脑试图在幕后解决问题的产物 而已。
人们还经常将直觉与内隐学习联系在一起。内隐学习是指人们 在无意识情况下接收复杂信息的过程。学者卡 罗尔•奥格特•西格指出了进行内隐学 习的大脑区域,并指出了内隐学习式的信息处理形式有哪些。我们 的大脑似乎非常擅长了解和处理我们意识不到的东西,这就意味着 哪怕我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某件事上,我们的大脑也始终在注意着 这件事。它能觉察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一些 非常细微的变化。比如汽车的速度稍微慢了一下,其他驾驶员的头 动了一下,甚至别人的车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下方向,我们的大脑也 能注意到。这种“感觉”其实就是大脑和我们之间微妙的非言语交 流。难怪我们会突然担心别的汽车有可能冲到自己的车道上来!
有时对直觉最好的回应就是允许大脑替我们做出反应,比如自觉避开其他车辆等。当处境不再那么紧迫的时候,我们最好用语言 将这种直觉体验描述出来,比如对自己说:“这种情况让我犹豫不 决,为什么会这样?”通常来说,直接承认内心所想并把它用语言描 述出来有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真相。
内隐学习和处理不易察觉的信息是大脑在一天当中的主要工作 内容。当然,如果大脑认为我们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它还会用更加 强硬的方式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焦虑与沮丧: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
有时候温柔的提醒并不起作用,因此大脑有时还会用更具震撼 力的方式给我们一记“当头棒喝”。它这么做自有它的道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大脑正是用这些办法无微不至地保护着我们。
A焦虑的用途
焦虑感是大脑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假设你就是某个人的大脑,现在你需要引起他的注意,比如你需要提醒他不要被狗咬到,因为在这个人的记忆中,狗就是危险的; 又比如你不希望他在众人面前做演讲,以免受到抨击。虽然你无法 通过语言来警告这个人,更不可能给他发电子邮件或电报,但是你 可以通过情感和生理反应来提醒他。当他遇到狗的时候,你可以让 他产生恐惧的感觉从而促使他迅速跑开。你也可以让他产生悲观的 想法,让他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甚至让他胃里面翻江倒海,让他因为恐慌而不敢再向前走。
同样,当他听从了你的意见后,你还可以通过消除这些负面的情绪和反应来奖励他。这就好像你手里拿着焦虑这根“木棍”,当这 个人正在靠近你认为非常危险的事物时,你就可以用这根“木棍” 去警告他,直到他听从了你的意见为止。这招非常简单有效!
其实大脑也明白并不是每件事都殃及人类存亡。焦虑感还有很 多其他用途,比如适度的焦虑感能够使人变得更加出色。
若要评估焦虑感的效果如何,或许最佳实验地点就是统计学课了。大多数人在开始学习统计学时都会有些不安,因此贾里德•基 利(Jared Keeley)和他的团队(2008)决定就此调查一下焦虑感对 于考试成绩的影响。结果他们发现过度焦虑和过度放松的人都考得 很差,而适度焦虑的人成绩最好。
虽然我们的祖先并不需要面对统计学考试,但是他们需要运动能力。有时候他们是否能够活下来就取决于运动能力的高低,比如 狩猎、投掷标枪和逃跑的能力等。在一项关于体育运动的测试中, 约翰.拉格林和保罗.特纳(John Raglin and Paul Turner,1993)也 发现了与统计学考试类似的结果:焦虑感处于中等水平的人成绩最 好,而焦虑过度和放松过度只会让成绩变得更糟。
事实上,哪怕我们和人类祖先同样不懂生存,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还是要比他们小得多,只不过我们一生都要饱受焦虑感的折磨。然而,即便是严重到让人无法正常生活的焦虑感,也可能是源于人 类祖先在原始社会中适应环境时正常的身体反应。强迫症就是一例。
强迫症会让人饱受折磨,想法悲观,通常还伴有不断重复无意义的动作的症状,比如不停地看时间、频繁洗手等。有证 据表明这是由于人类有一种特殊能力,能够预见到未来会出现的问 题并且集中精力去解决它们。至少,这是一个非常 方便的生存技巧。狮子吃饱了就不会再去狩猎,而人即使吃饱了也 仍然会为了日后的生存收集食物,未雨绸缪。因此在现代社会中, 大脑总是忍不住会想我们是否忘了锁门,其实这就是它在努力避免 因没有锁门可能导致的可怕后果。
大脑对我们的人身安全的关注程度在“创伤后精神紧张型障碍” (PTSD)中也有明显的表现。PTSD是人在反复遭遇重创后出现的症 状,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感。过度警觉虽然是典型的一种PTSD,但是 从大脑的角度看,过度警觉却是合情合理的。毕竟遇到了可怕的事 情之后多注意一些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PrSD的其他症状,比如说话吞吞吐吐、闪烁其词或回忆闪现 等,也可以理解为大脑是为了保护我们而在强调危险出现的可能性, 从而使我们小心地避开这些危险(Cantor,2005)。
以此类推,大脑所做的那些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事都可以被理解为身体的正常反应,但问题是它总是在我们并没有身处危险时试图挽救我们的性命。
抑郁的用途
虽然我们不需要费脑筋就能理解焦虑是如何帮助我们延续生命的,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抑郁的用途呢?抑郁会让我们感觉失去 了人生价值,没有了希望甚至会让我们有自杀的倾向,那么它为什么会有用呢?
最近的研究表明,抑郁可能也是大脑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行为。安德鲁斯和托马森(Ardrews and Thomson, 2009)认为胡思乱想• (抑郁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大脑将注意力放在不开心的想法上) 就是大脑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方式。
人们之所以会感到抑郁,主要是因为没有找到明确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度过事业低谷等。安 德鲁斯和托马森认为,抑郁感占据了大脑的大部分资源是为了确保 人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某个问题上。再夸张一点地说,抑郁甚至能 够让人的脑袋变得更灵光。福尔加斯、金贝尔伯格和翁克尔巴赫 (Forgas, Goldenbergand Unkelbach,2009)已经证明,低落的情绪 有时会帮助人们提高记忆力。情绪低落的人在整理信息的时候也会 更有效率,比如人们在情绪低落时为了很好地表达自己,会努力使 自己的语言变得更加准确、更能令人信服,这反而提高了人们的自 我表达能力(Forgas, 2007)。而且抑郁有助于确保我们不会忽视可 能危及性命的问题,至少从大脑的角度讲是这样的。
大脑永远是“理智”的
虽然夸张地讲,焦虑和抑郁既能让我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也能提高我们的表现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焦虑和抑郁总是有益的,比如过度的焦虑或者抑郁就会让人变得十分衰弱。
大脑在保护我们时是不受约束的。一旦它认为我们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就会用激烈的方式做出回应。因此,它那为未来做规划的 行为有可能演变成强迫症,从生存环境中汲取教训有可能演变成 PTSD,而胡思乱想也会演变成自厌和抑郁。
这可能也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到了现代社会一下子没有了用武之地造成的。人类的祖先总是被现实的生存问题所困扰,比如不狩猎 就要饿肚子。然而我们现代人只需要承受比较小的烦恼就可以了, 比如门到底锁了没有。能够适应原始社会的大脑,有时候只会采取愚钝的方法来保护我们,而事实上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较之从前已 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因此,就像卢克那样,反应过度、具有过度 保护倾向的大脑有时只会和他的意图南辕北辙。这样的大脑从旧石 器时代就是这么运行的,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过。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大部分时间里大脑仍然是理智的。所 以拥有大脑的人类就要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当大脑传递给我们想 法、情感和感觉时,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要理解大脑当下的意图 是什么,而不是等到事后才恍然大悟,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 战。而一旦明白了它的意图,我们就能够自由选择是听从它的安排 还是另辟蹊径。
我们无需永远服从大脑的指挥,这算是关于大脑的一个比较别 扭的真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