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大地,山峦叠翠,碧海环绕。这片孕育着盎然生机的土地,再次吹响了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号角。省委深改委会议聚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我们基层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更应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涵,让改革“试验田”里结出更多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奋力描绘美丽中国的福建画卷。
深耕改革“试验田”,就要敢于突破“条框”的束缚。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中央赋予福建的重大使命,其核心在于“试验”二字。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也是最直接面对生态治理难题的前沿。我们不能满足于既有的路径和模式,而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体制机制障碍,在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环境权益交易等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比如,如何在守护青山绿水的同时,让林农、渔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如何引导社会资本更积极地投向环保产业?这些都需要我们基层在实践中摸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细作生态“责任田”,就要善于找准“转化”的路径。 “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为“金山银山”,关键在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机制。基层工作直接联系着千家万户和千山万水,更要精准施策,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等绿色业态,打造一批叫得响的“生态牌”产品和服务,让老百姓守着的“绿色家底”变成能够致富的“绿色银行”。要创新乡村运营理念,善于整合山水、田园、人文资源,使村庄本身成为最大的生态产品,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消费、创新创业,形成良性循环。
守牢理念“思想田”,就要乐于凝聚“全民”的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每一个人的事业,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基层是联系群众的第一线,是凝聚共识的主阵地。要通过村规民约、新时代文明实践、环保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持续不断地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搭建更多便于群众参与的平台和渠道,鼓励大家从垃圾分类、节水节电、植树护绿等身边小事做起,让每一位公民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汇聚起共建共享美丽福建的磅礴力量。
改革永无止境,绿色成就未来。让我们以此次省委深改委会议精神为指引,扎根基层这片沃土,用敢闯敢试的锐气、深耕细作的韧劲、全民参与的合力,精心呵护好福建的绿水青山,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努力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试验田”耕耘成“示范田”“丰收田”,为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