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说的号,不是指乐器中的长号小号,而是指称谓中的号,下面听我娓娓道来。
外号
大概每个人在学生时代有过起外号的经历,无论是你给同学起的外号,还是同学给你起的外号,现在脑海里是不是蹦出来几个特别的外号那,记得初中时起外号比较风行,可能大家刚到了叛逆期,所以才有些肆无忌惮的缘故吧,拿我来说,我的脸上的痦子比较多又姓王,所以就被“异常活跃“的同学起了一个王二麻子的外号,如果你不搭理他们他们就二麻子,二麻子的叫好多遍,叫一会不搭理他们,就转去喊其他人的外号了,我这还不算惨毕竟男孩子脸皮比较厚吗,我前桌是个女同学,因为感冒时会用手绢擦鼻涕,结果就被他们抓住,起了一个小鼻涕的外号,一个小姑娘天天,小鼻涕小鼻涕的叫,又反抗不了只能独自郁闷了,对应班里一名有鼻炎的男同学则给起了个大鼻涕与之呼应的外号,外号还有好多,根据身材起的黄瓜啊,根据姓氏起的炉钩子啊等等,这帮活跃分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贴个边给你来这么一个朗朗上口的外号。
也着实佩服起外号的人脑洞够大,能够在大脑中搜索到相关联的事物,你可能刚开始不明白,但当你知道为什么起这个外号时,反而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些的“活跃分子“的大脑真的是很活跃啊。
名号
三国时期刘备借着皇叔的身份打起光复汉室的名号,而曹操则“挟天子以令诸侯“,总之是有着正当名号来发号施令,大家对凭着名号而发的施令也更顺从,所以历朝历代无论那次起义,都会找个名号来让自己变得的名正言顺,再用天降陨石,谶言,妖仙之类的来巩固名号,所以哪些没有名号的起义,多半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淡然泯灭。
其实名号还有一种,水浒传中108将每个人前面都有个称号,智多星吴用,鼓上蚤石阡,浪里白条张顺,黑旋风李逵等,都可以从名号上了解此人的本事或者性格,再有就是威虎山的座山雕,在土匪里都是响当当的名号,成了土匪界的金字招牌,用来“招贤纳士”,虽然最后被杨子荣智取,但座山雕的名号却众人皆知。
个人的名号准确的说应该称之为绰号,而提到座山雕时往往想到的是一个集体,他们有个老大叫座山雕,而土匪则聚集在座山雕这个名号之下为非作歹。
番号
虽然我没当过兵但是通过电视我了解到,部队番号指按照部队的性质、编制序列和数字顺序授予的部队名号。如炮兵第一师等,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番号,比如《士兵许三多》中钢七连,尖刀连等,即使你不知道这个连队的实际情况,但是从番号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勇猛,刚正,不畏困难。无论那一种番号,对士兵来说番号将他们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又因这番号是前辈们用生命及鲜血换回来的,满载着荣誉,自己则荣幸的成为其中一员,所以每位成员都在努力的为此番号争夺荣誉,为了番号的荣誉他们不惜牺牲自己,但如果因违纪被撤销番号,那么会让他们无比的难受。还记得某电影中的一句话,大概是说某连全部阵亡,番号保留,这保留的番号也是对他们来说是付出的认可,是付出的安慰。记得有一部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虽然没看,但是完全不影响我感受到它有多么的惨烈。
号~标签
上面这些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间接的让你了解一个人或者集体,从某一点出发让你更加深入的解析,好像一个标签贴在了上面,告诉你某些信息,现在的人们都爱贴标签,外号,绰号却是标签中的特殊成员,因为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所以才传播开来。贴标签不是一个看清人的好方法,因为随着事情的进展,或者关系的深入,你的观点就会随之改变,偶尔贴个临时贴还可以,千万不要贴长久的,因为可能会害了别人。
我一同事,因为身体强壮,干活舍得出力气,吃饭也多,而且不太怕冷,大家就起了一个佟大炮的外号,你越说他能吃他就越能吃,在冬天你越说他不怕冷,他就真的穿的很少,有一回领导说,“你们可就别祸害他了“想想也是,每当他不想吃,或者怕冷时,你在旁边说“佟大炮”时,就给他贴了一个能吃能干不怕冷的标签,他更加想证明自己,更加下不来台了,给他架起来了,挺着往前上。
各式各样的号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让为了更好的认清本质,有些则激励着我们前进,无论哪一种只要我们善加运用都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对身边的人起到好的影响,反之则是臭名昭著,想想还有哪些号,在你的身边出现在你的生活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