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享
书籍分享
这周分享的书籍是陈海贤老师的《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
他带领我们一起穿越内心的匮乏与不安,学会与自我和解。
书中对10个有关成长的经典心理学问题深度探讨,在心理咨询领域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接纳自我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活在当下的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不满,有自卑、焦虑、匮乏、敏感、拖延等等一系列的困惑?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越来越自我苛责,越来越难以接纳自我。
其实真正的进步不是那么焦虑的自我怀疑,而是带着自我接纳体会进步的喜悦。
电影分享
之前看完电影很少写推荐或者评价之类的,对于电影很多内容看完并没有什么独特的体会或者是视角,所以也不愿意写下什么。
现在读过的书、看过的内容也尝试着输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这周看了电影《小鞋子》,这部电影主要围绕来自贫民区的阿里一家人展开,帮妹妹去修鞋子的阿里在买土豆时不慎鞋子被收垃圾的工人当作垃圾带走了,不敢告诉父母,只因为家里没有钱给妹妹买新鞋子。
阿里一边帮妹妹找鞋子,一边两个人轮流穿着一双白球鞋去上学,中间也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和故事。
电影中我感触很深的有两个片段:
第一个是爸爸在帮邻居伯伯把一袋子糖砸碎,这个时候妈妈让妹妹去给爸爸倒杯茶,让妹妹去拿一点糖放在茶里时,妹妹说可以直接拿爸爸手里的糖。
爸爸教育他们说,别人因为信任才把工作交给了他,她们不能这样做。
虽然阿里一家很穷,穷到连买一双鞋子的钱都没有,但是父母仍然在以身作则教育他们那些优秀的品质。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片段是当阿里和妹妹直到鞋子被一个小女孩穿着时,她们找到女孩的家,发现那个女孩的爸爸是个盲人,她们生活也很艰难,她们报以同情。
她和妹妹并没有因为很需要这双鞋就去找他们要,后来那个女孩一次偶然捡到了阿里送给妹妹的笔,第二天也及时的还给妹妹。
她们的物质生活很匮乏,但是父母给予她们足够的爱和好的榜样,让她们在这种环境中并没有因为物质而丧失优秀的品质和原则。
这些是很难能可贵的品质,电影最后的一幕爸爸骑着自行车,车上有两双新鞋子,一双是阿里的,一双是妹妹的。
这也许就是电影最好的结局了,阿里终于不用再和妹妹共用一双鞋子,不会因为鞋子而迟到,不会因为一双鞋子想努力得第三名......
一双小鞋子的温暖故事,很值得观看的一部电影推荐给你。
晨读经典
这周都坚持早起读经典,在琐碎和繁杂的生活中有一段独属于自己的时间很难得,希望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一起精进。
晨读时娟儿老师分享的她自己的经历我也很有感触,之前谁能想到自己会早起读经典,多睡会不好么?
其实起来也就起来了,这样想想很多曾经觉得很难或者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因为自己迈出的那一步变得如此不同。
读经典也是很需要耐心的,如果不是因为热爱可能短时间很容易放弃,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我喜欢么,喜欢就去做。
耐心得播下种子,才能静待来年的花开。
2 生活
炸馓子
这周和妈妈合作炸麻huo,普通话叫馓子,很久没见制作的过程了,恰好这次有机会把各个过程都简单记录了一下留念。
参与了其中的盘条,其他的部分我可能只适合打下手了,光是和面对我来说就有点难了,学是学废了。
不得不说妈妈那一辈真是手巧,织毛衣、做鞋子、绣花......都不在话下。
锄地新体验
分享一下生活新体验之锄地,因为妈妈最近腿因为静脉舒张一直在输液,锄地的重任就交到了我这里了。
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是很多农活确实不怎么会。先是看着我妈示范了一圈怎么锄,自己就开始动手了。
锄地不仅要除草,还要把大块的泥土打松软,就是给蒜苗松松土,妥妥的技巧和力气都需要。
我问妈妈那一块蒜能收多少时,妈妈说去年收的蒜能值几十块钱,我当时就吐槽这也太辛苦了。
还要种还要锄地,最后收的蒜才值这么点,但是想想如果是除了种地没有其他任何收入的农民,能卖一点就是一点。
锄地将近两个小时结束时胳膊疼,腰弯的也疼,确认过是没干过什么体力活,突然一下子也太累了。
谁要是不想读书了,真是建议去种种地,体验一年农村的种地生活吧,然后再做决定!
3 运动
这周早起晨跑3天,在家确实惰性比较大,每次要去跑步都要在心里斗争一番,但每次跑了之后就很感谢自己。
一天早上起来雾蒙蒙的,麦田里全都是霜,路边遇到一些枯萎的植物也银装素裹。
抬头看见的超大鸟巢,跑完步看到升起的太阳,一切都那么美好。
路上遇到一个有点跛脚在散步的大爷,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还有和我探讨这一圈有多少公里的爷爷。
感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能奔跑着用双脚丈量大地。
希望我们都可以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珍惜已经拥有的呀!
4 写作
简书日更到109天,公众号这周更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