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需要界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必要谈谈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人与人之间的界限,通常会让人立刻联想到物质方面,比如:这东西是我的,你要用就要先征求我的意见;这房间是我的,你要进来,你就要先敲门征得我的允许……

然而通常我们不太关注的,其实就是人和人之间心灵的界限。

这是一个心灵距离的测试:两人相对而立,彼此直视对方的眼睛,做几个深呼吸做放松。然后A站住不动,B一步步慢慢靠近,当B接近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可能是B再也跨不出那一步,又可能是A已经觉得有压力受不了的时候,这个距离便是这两人的心灵距离。

我们再多试几次,让其他人也作为角色B尝试这个测试。A或许会发现,无论是谁,当B走到距离自己某个点的时候,自己就会有压力,就会不自在,那个点就是A的心灵的边界,再往里,就是A心灵的安全距离。

懂得界限的人,当B接近到自己的心灵边界的时候,就会说:不,我不希望你再靠近了!而不懂界限的人,只能眼睁睁看别人侵入自己的领域,内心痛苦,并且两人的关系变的紧张。

在我看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都是距离不当:太远或者太近。

界限分明,它就不是个贬义词。界限分明,不等于割袍断义,不等于各自为敌,它就不是你我恩断义绝从此各不相干。反而是太过于亲密无间才要小心。物极必反,“无”到极致就是“有”,太亲密了反而容易产生裂缝。

我向往的是充分的自由、足够的空间、恰好的距离、清晰且互不干扰的界限。因此我接受不了太多别人的干涉、麻烦、一手包办……

不管我们关系是亲是疏,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自己的事自己可以搞定就尽量不要麻烦别人。我应该自己负责的事、我自己可以搞定的事,在我没有请求帮助之前,不喜欢别人过多地插手。在个人的能力范围内,帮忙可以有,但必须你情我愿。情愿了,就不要因为付出的多寡而心生怨恨和不甘。不情愿了,请直说,否则我不会知道。

介于我从小到大接触的教育和文化,以及我个人的选择偏好,可能更多时候我的某些观念理念会更偏向于西方。而西方人有一点和中国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大部分人从小到大的人际关系中,彼此的界限感相当分明:

一、别人有权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我无法阻止、无法改变,所以我不会生气。

二、我也有权分享或者不分享我的个人信息,这是我的权利,别人干涉不了。

三、我会直接表达我的想法,真诚首先是对自己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不是说他们的情感、家庭观念相对于中国人会更淡薄,正相反,他们也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他们常常把全家福放在自己的电脑桌面、办公桌,甚至是贴在办公室门上。但是他们可以恰到好处地给彼此留空间,尊重彼此的界限不随意闯入,也能保护好自己的界限不被侵犯,把彼此关系维持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所以关系不和对他们来说极少发生。

我也一样地认为,关系好不意味着毫无界限或者界限不清,不是我要拿所有的隐私来为我们之间的感情当筹码,也不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我们的还是我的”,也不是无时无刻无论去哪不顾旁人都要腻歪在一起……

有界限的人,他清楚知道自己是谁,自我观念清晰明确;他会把爱自己放在第一位,懂得拒绝,并且负责任、知因果;他也会和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有选择的能力,所以能自主的获得真爱。

而无界限的人,他为别人而活,不懂为自己而活;为别人负责,却不懂为自己负责;失去对自己的控制,却不懂主动掌握自己;操控他人,却不懂得尊重他人;过度依赖旁人,无法独立自主。这种人容易心生怨恨,也缺乏自我认同。

我们住在一个家,但你有你的小花园,我有我的小书房。我们要学会的是:站在花园边、书房外看里边的景色,在没得到主人允许的情况下,不去别人的花园里除草,不去别人的书房里翻书。各有私人空间,却又相亲相爱。

愿你我早日学会觉察心灵的边界,建立起界限感,相互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做个自信和快乐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