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叙利亚,一个母亲带着她年幼的孩子们被迫逃上了离开家乡的小船。由于刚刚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爸爸被杀,两岁半的孩子不停地尖叫,母亲怎么也无法让他安静下来。
“扑通”一声后,船上安静了。逃亡的船只没有被发现,一船人的性命保住了。但是那个尖叫的小男孩淹死了。
故事的发生地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永远也不会经历类似的故事。但这个故事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不由自主地去回想。
可能是因为这个小男孩正好和木木一样年纪,也可能是因为在这个故事里,你不知道应该去指责谁,只有满满的无奈。
但更重要的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在世界的另一端还会发生这么残忍的故事。
2.
作为80后的木妈,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在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的环境中成长的。对于大部分80后、90后来说,这是世界理所当然的样子,是我们背包出发前对这个世界的预设。
但我们想要去看的这个世界只是车水马龙的繁华城市,小桥流水的乡村田园,壮美辽阔的自然风光吗?
当我们带孩子看这个世界时,要向他们展示战争过后的断垣残壁,灾害肆虐后的破败村庄,食不裹腹的嶙峋小孩吗?
我们希望孩子去观怎样的世界,收获什么样的世界观?
如果我们带孩子旅行,并不是为了纯粹的享乐,那么请在出发前先好好思考一下。
3.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你能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否友好”(“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you can ever ask is if the world is a friendly place.”)是的,这个世界还有战争和犯罪。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死于暴力的人数已经大大降低。
在远古农业社会,人类暴力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15%。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20世纪,这一数字降至5%。到了21世界初,更是下降到了1%。
2012年,全球有12万人死于战争,50万人死于犯罪;而同年死于糖尿病的人口数量为150万。
是的,这个世界还有饥荒和贫穷。
但是,像1959-1961年那样的大饥荒,我们也只能从父辈的往事回忆中听说了;吃饱穿暖早已不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需求了。
2014年,全球超重的人数超过21亿,而营养不良的人口是8.5亿。
2010年饥饿和营养不良夺走了约100万人的生命,但肥胖却让300万人丧命。
是的,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问题,环境污染、恐怖主义、食品安全等。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这些问题,努力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请相信,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友好。
4.
我们希望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或者说我们希望孩子怎么和这个世界相处?
因为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他们和这个世界互动的心理原动力,直接决定了他们怎么和这个世界相处。
爱因斯坦在解释他所说的重要问题时说道:
如果我们认为,这个世界并不友善,我们会用尽我们的技术、科学发明、自然资源去制造壁垒,借此获得安全感和力量
如果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随机的,上帝只是在扔骰子,那我们只能沦为上帝随手一扔的牺牲者,我们的生命将没有追求的目标和意义
如果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本质上是友善的,我们就会运用我们的技术、发明、资源去创造工具,去努力理解这个世界。因为在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将获得力量和安全感。
如果孩子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友好的,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加强这一信念,并竭尽所能和这个世界对抗以保护自己。
如果孩子认为这个世界是友好的,他们将愿意付出努力去善待他人、善待世界,并且相信自己也会被这个世界善待。
5.
不管这个世界如何,我们眼中的世界决定了我们能够向孩子展示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用什么的方式向孩子解释世界,孩子就会建立怎样的世界观。
回到开篇的故事,我们可以这样向孩子解释:
是的,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悲伤和无奈,所以我们需要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不知道每个人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也可以这样向孩子解释:
由于国内各个教派、民族之间长期互相仇恨,加上政治腐败,经济衰退,所以大家决定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造成了平民的大量伤亡,人们只能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
同样的事件,不同的解读,带孩子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纯洁、美好的,我们就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
请记住,只有我们自己相信,这个世界本质上是友好的,我们才能够向孩子展示一个友好的世界。
6.
回到开篇的问题,我们到底要不要带孩子看这个世界不那么友好的一面,这取决于我们希望孩子看到怎样的世界。
而不管我们希望孩子眼中的世界长成什么样子,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向孩子展示,而不是展示什么,不管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世界。
最后,放一张叙利亚内战前的照片,希望有机会能带木蛋去到和平的叙利亚,去看看这个世界应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