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浏览网页,看到一则信息,地产大亨王石在为他的女友宣传新书,招致网友一致谩骂讥讽。看来这则“父女”恋也是满城风雨啊!我不禁好奇,怎样的女子令61岁的王石与结发妻子离婚,看了照片,也不足为怪,年轻貌美,能演能文,确是一个令人动容的女子。
田朴珺说,打动他的是王石的人格魅力,不是财富。是真是假,暂不评论,只是我们关注一下现代的爱情观。
现代的爱情再也不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男人轻易的找到爱情,抛妻弃子的人大有人在,这所谓的爱情,竟像是一个甜的毒苹果,吃的人浑然不知,在享受所谓爱情的同时,却要尝一尝这苦果,61岁,在寻常农村,早已头发斑白,柱着拐杖晒太阳了。难得人尽灯枯,香车美女,再来享受这将近枯死的生命,无论是婚姻还是爱情,都是不负责的。那个陪你多年,和你白头到老的女人,弃之如弊履,在你执着离婚之时,可曾想过她晚景悲凉,可曾想过曾经发过的誓言,可曾想过她为你带大了孩子,可曾想过她陪你半生,婚姻较之爱情,孰重孰轻。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潘素和张伯驹何尝不是,被传为一段佳话,潘素出身名门,一代宰相的后人,其母在很小的时候便培养她琴棋书画,但红颜薄命,母亲去世,潘素被卖到青楼,艺名潘妃。虽人在青楼,被称一代名妓,但她就像一朵不沾尘世的花,出淤泥而不染。被民国将领臧卓看上,定下婚姻。
哪知命运捉人,风流倜傥的公子张伯驹对其一见钟情,她也被张伯驹的才情和学识深深吸引,突破被软禁的门槛,世俗的羁绊。两人结为连理。一生相伴。这是多么美好的爱情。
但是,在此之前,张伯驹有三房太太,他不惜与她们离婚,为了成全他的爱情,那被离婚的女人是怎样的心境和遭遇呢。丈夫说抛弃就抛弃了,只是他在外面对别的女人一见钟情,那几个女人就要让位吗?婚姻对于爱情,真是一名不值,潘素和张伯驹,这种爱情轰轰烈烈,以致被人忘记了那被他离弃的太太,婚姻较之爱情,真像一场儿戏。
又想起鲁迅的朱安,鲁迅先生说,朱安是她母亲娶的,是他母亲送他的礼物,是他母亲的太太,与他无干,给了这个女人此生最大的尴尬。
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是当时思想先进的进步青年,反对包办婚姻,反对旧制度,但还是被骗了回来,还是被骗了。母亲慌称生病,把鲁迅先生从日本骗了回来,逼迫与朱安成亲,鲁迅先生成全了母亲,娶了朱安,从此朱安的一生断送在这个成全里,成了鲁迅先生母亲的“太太”。
后来鲁迅先生娶了他的学生徐广平,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后来有了孩子。这个太太终于不是他母亲的“太太了。终是成了他的爱情。
可谁来为朱安负责,这场婚姻里,朱安是什么,无性无爱无子无女无丈夫,她仍然被定义为鲁迅先生的太太,无论鲁迅先生怎样的否定,终是与她拜了堂,成了亲。
我们尽可能的把这个责任推给封建制度,尽可能推给鲁迅先生的母亲,如果还不行,那我们推给朱安自己,婚姻、责任都被我们推掉了,只剩下那光灿灿、夺人眼眸的爱情。
婚姻较之爱情,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