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什么坏习惯,只能靠释放而不是靠压制或者注意力转移,压制和注意力转移只是暂时地躲开了它,其实它还是存在你的身体当中,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触动然后爆发开来。
就像《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所讲的痛苦之身,是一个状态。
当然我所说的释放并不是跟随本能,就好比你抽烟,来了烟瘾,你想要释放只能靠抽烟,抽过之后那一阵子瘾就会消散,但过一阵子还是会出现的,你光靠抽烟来释放,最后只能不断地被其伤害自己的身体。
想要完全戒掉,需要换一种方式来释放掉烟瘾,让你的身体误以为是在抽烟,经常用这个方式就会完全戒掉烟瘾。
因为坏习惯也是一种习惯,它也受习惯法则的约束,只要你坚持不抽烟一定时间,把它固化成一种习惯,你就会像是刷牙洗脸一样,根本不费力就做成了。
这样的说辞可能不够清晰,我举个例子吧,多年以前,正是电脑游戏火爆的时候,服务器经常爆满,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年轻的上班族,都极其热爱这些游戏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那时的游戏有cf和dnf,基本上玩的最多的就是这两款游戏了,我也是其中一员,当时的我在初一时就开始接触了。
当然在上初中以前,我是不屑于去网吧的,甚至嗤之以鼻。
由于是农村人,父母要外出打工,我也就留给了爷爷奶奶生活,也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哈哈,感觉像是在回忆童年,不过没事,生动而系统的例子讲起来总是耐人寻味的。
一次晚饭,我、爷爷、奶奶围在锅边吃饭,现在说起来是有点搞笑,围在锅周围吃饭……因为奶奶炒完菜就把菜留在了锅里面然后用锅盖盖起来,接着就忙活别的了,烧稀饭、蒸馍馍啥的,一切准备完毕就打开锅盖,一人一个馒头,然后伸出筷子开始夹锅里的菜。
爷爷开口说道:“网吧里的人都是坏家伙,脾气坏得很,动不动就干架,你大一点估计也会去网吧的。”
当时上小学六年级的我不服气,便反驳起来:“我才不会去那种地方呢!”
然而现在看来,当时意正言辞的我还真是个笑话,上了初中便开始上网了,本来是周日下午六点上课,然而我们一点半就骑着自行车去学校了,到了乡里的学校差不多两点了。
当然这么早我们是不去学校的,直接横冲直闯,直逼网吧而去,基本上网吧都是爆满,有时候还要等一会儿才有空座,然后开个十块钱的,当时好像是三块钱一小时还是两块五,然后一直打到临近上课才意犹未尽的站起身来去往学校。
当时的生活费才一个星期五十块钱,我们竟拿出五分之一的钱来上网,当然还不止五分之一,在学校里面,我依旧是不安分,当然不仅仅是我,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特别是和我同村一起来上学的,基本上有七八个吧当时。
浩浩荡荡的一起去上网,俨然是一个小团队。
在校期间也经常谈论游戏里的世界,那时初一虽然上学来时上网,但在学校时还是挺安分守己的,可一旦到了初二,认识了一些狐朋狗友,便彻底放开自我了。
有一个朋友在我前面座位坐,他同桌有一部手机,这家伙是乡里人,家就在学校不远,所以不住校,就帮着他同桌往他手机里下一些游戏,甚至是一些a片。
上课期间还拿出来津津有味地看着,我在他们后边,自然很容易也能看到,也就过早的接触到了这些东西。
这家伙胆子很大,当时我们除了数学、英语、语文课比较严格之外,其他的诸如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啦都很放松的,老师基本上都不怎么管的。
然后这小子就趁着操场上不知道谁在墙壁上搞出来一个大洞,带着我就越过那个洞逃课上网去了,还逃了好几次。
有时候下了晚自习,也不老实,和另外一个朋友一起抹黑跳墙也要出去上网,当然有时白天上午上完课吃完饭也要沿着那个墙壁很长一段距离,注意还带拐弯的然后跳下去去上网。
那墙壁现在想来都心有余悸,它不是平的,是那种有点椭圆的,关键是下边一段还是排粪池,掉下去真的是不敢想象,饶是如此,依然有很多的人迫不及待的要沿着墙壁去绕到另一边,然后顺着树滑下去。
滑树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滑不好手臂很容易被滑破皮,我就被滑了好几次,但为了能上网打游戏,这点伤不仅对我来说,也对于那些想要打游戏的人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后面还有一次更加危险的跳墙出去上网的经历,至今我记忆犹新。
今日差不多了,未完待续……